摘要:评论区一水儿‘白衣天使变白眼狼’,可没人提那天门诊量爆表到130%,小姑娘连轴转16小时,低血糖眼前一黑才离开岗位去灌了口葡萄糖。
“护士挨骂不能回嘴,医生打架直接丢证,这届医护到底在忍什么?
”
刷到临汾护士被患者家属指着鼻子骂‘脱岗害命’的视频,心里咯噔一下。
评论区一水儿‘白衣天使变白眼狼’,可没人提那天门诊量爆表到130%,小姑娘连轴转16小时,低血糖眼前一黑才离开岗位去灌了口葡萄糖。
医院事后装考勤机、搞三个月医德整治,说白了就是把锅扣回护士头上——谁让你晕得不是时候。
更离谱的是无锡俩主任,一个胸外、一个介入,为争器械商回扣在手术室门口互殴,拳头抡到飞起。
最后双双吊销执照进黑名单,反倒是一开始举报耗材猫腻的护士被‘优化’,跳槽去药企,微博发一句‘我成了他们权力游戏的创可贴’,秒删。
网友只记住医生打架的瓜,没人追问那套价值两百万的支架到底进了谁口袋。
医护圈现在流行一句话:上班像宫斗,下班像守灵。
去年医师协会匿名问卷,七成六的人填‘中度以上职业倦怠’,可院里心理科只给领导看‘减压冥想’,小医生连挂号资格都没有。
长三角几家大三甲,医药代表混进科室群,半夜发红包‘拜托多关照’,第二天排班表就神奇地按品牌重新调整,护士长连个‘不’字都不敢打,毕竟‘师徒制’年代过来的领导最信‘人情’二字,谁提制度谁就是‘白眼狼’。
最魔幻的是排班系统:智能是智能,把夜班上限卡到三天,结果系统一崩溃,直接给你排成‘白加黑’无缝衔接。
深圳试点强制休假,科室人手不够,休假条批了,活还得自己回来补,病历堆成山,患者投诉‘态度差’,扣钱比休假条还快。
于是出现神操作:有人把年假拆成两小时,躲到楼梯间哭完再回来开医嘱——哭也算休息,起码不扣绩效。
说到底,医院不是缺技术,是缺‘缓冲带’。
有专家建议设专职调解岗,听着像鸡肋,可真上了岗,效果堪比‘职场110’。
北京某三甲试点半年,医护冲突率降四成,秘诀就一条:让最会吵架的人先去听人吵架。
再把‘非暴力沟通’塞进继续教育学分,谁学完谁加分,瞬间报名挤爆服务器——原来大家不是不想学,是怕学了没用还耽误写病历。
也别光骂管理层老派,年轻医护自己也在卷。
小红书晒‘夜班护肤心得’,抖音直播‘医生下班vlog’,流量飞起的同时,老主任一句‘心思不在业务’就能让晋升泡汤的。
代际差异赤裸裸:60后信权威,90后要共情,中间没有翻译器,只剩互相拉黑。
所以,下回再看到医护撕上热搜,别急着站队。
先想想那支没来得及打的葡萄糖、那台被回扣染指的支架、那张系统崩出来的超长夜班表。
医护不是圣人,只是一群被抽掉情绪出口的普通人。
真想让白衣重新变白,先给他们一条能哭能喊、不被扣钱的路。
来源:畅聊情感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