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织密脑卒中“防治网” 5G赋能下的健康守护行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15:35 1

摘要: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高危因素,降低发病率,规范及时治疗脑卒中,减少残疾发生,对全面推进健康埇桥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埇桥区以《国家残疾预防行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高危因素,降低发病率,规范及时治疗脑卒中,减少残疾发生,对全面推进健康埇桥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埇桥区以《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指引,构建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尤其依托安徽省首台5G移动卒中单元,打造覆盖城乡的健康守护网络,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

多部门联动:筑牢筛查“防护网

“以前觉得中风离自己很远,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做全面检查,还能听医生讲预防知识。”西二铺镇沈家村村民沈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埇桥区脑卒中筛查工作的民生温度。为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埇桥区建立了由区政府残工委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区残联统筹协调,区卫健委负责牵头收集辖区卒中筛查数据,并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负责宣传动员,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承担专业筛查任务,形成权责清晰的工作闭环。

筛查网络正逐步实现全域覆盖。2024年,大营镇率先试点建立检测点,7个村开展7场次筛查,972名居民接受检测,筛查出高风险人群280人、中风险329人。在此基础上,2025年4月西二铺镇、5月大店镇先后启动长效筛查,每个点位配备10名左右医护人员,涵盖医生、护士、超声技师等专业力量,确保筛查质量。筛查项目包括血压血糖测量、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基础检查,结合家族病史、生活习惯问卷,实现风险精准评估。针对不同风险人群,埇桥区实施了精准的干预策略:对低风险人群,侧重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对中风险人群,加强危险因素监测与定期随访;对高风险人群,建议常规开展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检测,科学规范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效将防治重心前移。

5G赋能:打造急救“黄金通道”

“家里老人突然口齿不清,一侧手脚不能动弹……”普通寻常的一天,宿州市急救中心120值班人员接到一个急救电话,经判断,该患者疑似中风,于是立即派遣离患者最近的杨庄镇站急救站点120急救车赶赴现场。同时,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G移动卒中中心获悉情况后,迅速安排5G移动卒中单元赶赴现场。

车载CT迅速完成扫描,心电图、生化指标同步检测,所有数据通过5G网络传输至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G移动卒中单元指挥中心。专家远程会诊后,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符合静脉溶栓条件。在与家属沟通确认后,医护人员立即在5G移动卒中急救车上实施溶栓治疗,从检查到溶栓共计用时18分钟。

这并非个例。埇桥区在37个镇街布局12个急救点(城区2个、镇级10个),每个点位配备6—12名专业人员,结合5G移动卒中单元打造“30—60分钟急救诊疗圈”。这辆搭载CT机、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的卒中单元,借助5G技术真正实现了“上车即入院,入院即治疗”。

破题提质:完善长效防控机制

在推进防治工作中,埇桥区也正视面临的挑战。部分偏远乡村居民健康意识不足,存在“没症状就不用查”的侥幸心理;部分筛查设备因频繁使用出现维护不及时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对此,区里精准施策,打出一套“组合拳”。

在健康宣教方面,埇桥区创新传播形式:筛查现场播放科普视频、发放手册,医护人员结合检查结果开展“一对一”指导;借助科普宣传展板推送卒中识别口诀和急救知识,让“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口角歪斜”的早期症状深入人心。

设备保障上,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巡检筛查点设备,并对5G移动卒中单元进行全面调试,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居民参与度。

持续深耕:守护城乡健康未来

从筛查点的贴心服务到急救车的生死时速,埇桥区脑卒中防治工作已形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扩大5G移动CT卒中救护车的功能,计划增加其脑出血手术救治能力,为更多脑卒中病人的快速救治贡献力量。”

埇桥区以5G移动卒中单元等先进技术为驱动,以扎实的基层筛查网络为基础,稳步推进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筛查工作作为关键环节,不仅有效识别和管理高危人群,也显著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健康获得感和安全感。未来,随着工作的持续深化与完善,埇桥区有望探索出更具示范意义的“埇桥模式”,为“健康埇桥”构筑更加坚实的防线。这场5G赋能下的健康守护行动,正为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杨盼盼)

来源:健康的撒打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