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碧海银滩,游人如织。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和世界遗产城市,滨海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海上遗迹、自然沙滩、渔港风情等滨海旅游项目持续火爆。随之而来的水上安全风险不容小觑——滨海景区、非景区景点人员落水、被困礁石等非传统险情时有发生。为此,泉州海事局近期开展了一
碧海银滩,游人如织。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和世界遗产城市,滨海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海上遗迹、自然沙滩、渔港风情等滨海旅游项目持续火爆。随之而来的水上安全风险不容小觑——滨海景区、非景区景点人员落水、被困礁石等非传统险情时有发生。为此,泉州海事局近期开展了一次系统性、深层次的非传统险情隐患排查与应急能力评估,全力筑牢滨海安全防线。
摸排景区客流
掌握险情发生背景
走访9家搜救志愿者队伍和游泳协会,检视其管理机制、装备配置与运行现状,推动建立规范化救援流程,共同促进队伍装备与培训体系升级,提升协同作战与制度执行力。
检视培训演练
强化实战能力储备
深入辖区5个海上搜救分中心,掌握各责任区存在的风险点和应对措施,联合搜救分中心向志愿者队伍开展知识分享和专业技能训练,制定搜救演练计划,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常态化检验响应机制,提升搜救响应效能。
盘整装备配置
夯实物资保障基础
全面摸排搜救应急设备库,按功能、用途对设备进行科学分类、妥善保存并登记造册,重点检查装备完好率与适用性,规范搜救装备使用流程,确保所有装备“配得齐、用得上、关键时刻靠得住”,杜绝因装备缺失或失效导致的救援延误。
拓展安全宣教
推进险情防治前端化
深入开展水上安全“五进”活动,制作“海事小花讲安全”系列视频,联合文旅部门举办“听海敢潮”活动,创新采用“露天电影+安全宣讲”模式开展公益宣传。
将安全教育融入公众日常生活,在重点公交站台、21条公交线路和泉州国际机场公共区域循环播放滨海旅游安全视频,让水上安全知识“随处可学、入脑入心”。积极培树先进典型,推荐表现突出、贡献显著的团体和个人参与先进评选,凸显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公众防范意识与自救能力。
下一步,泉州海事局将持续跟踪隐患整改进展,评估应急建设能力,系统优化滨海“半小时救援圈”建设,推动近岸应急救援力量标准化、高效化发展,力争实现重点滨海景区应急力量全覆盖,切实守护每一位市民和游客的碧海蓝天之旅!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