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调研求真知 实践淬炼强本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16:25 1

摘要:秋雨潇潇,落叶翩翩。10月10日下午,尖草坪区第四期乡科级干部进修班第三组学员循着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的实践脉络,先赴柏板乡宇文村探寻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再访区综治中心观摩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实地调研的“脚步”丈量发展实效,用沉浸式学习的“初心”淬炼履职本领。宇

秋雨潇潇,落叶翩翩。10月10日下午,尖草坪区第四期乡科级干部进修班第三组学员循着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的实践脉络,先赴柏板乡宇文村探寻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再访区综治中心观摩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实地调研的“脚步”丈量发展实效,用沉浸式学习的“初心”淬炼履职本领。

宇文村坐落于尖草坪区北部人文生态休闲旅游区,距市区十余公里,总面积超2平方公里,辖数百户居民、千余名常住人口。这里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孕育着特色鲜明的文旅产业——宇文武社火、宇文烧酒、传统豆腐、特色红薯等“土味”瑰宝声名远播。其中,宇文武社火获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宇文烧酒酿造工艺跻身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宇文豆腐制作技艺与红薯种植技艺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形成了“省、市、区”三级非遗联动的文化矩阵。

得益于区政府数千万元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投入,宇文村实现从“旧村落”到“美家园”的蝶变:全村道路完成硬化绿化,墙体饰以文化彩绘,管网改造提质增效,口袋游园点缀街巷,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跃然眼前。依托这份“颜值”与“底蕴”,宇文村进一步盘活资源,打造“黄土高原窑洞人家”“莲藕湖”“张万荣故居”等特色景点,并将传统豆腐作坊、红薯粉作坊、烧酒作坊改造为“可观光、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站点,构建起以红薯、香瓜种植为基础的一产,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的二产,以休闲旅游为延伸的三产,以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为保障的田园综合体,走出“非遗活态传承+农耕文化赋能+农业旅游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标杆,其经验做法为全区乡村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随后,调研组一行17人前往区综治中心,实地考察尖草坪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成果。该中心地处区委、区政府西侧,交通便捷,总占地面积超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超1000平方米,是按照“五个规范化”标准打造的矛盾纠纷化解“便民窗口”与平安尖草坪建设“核心平台”。中心立足政法职能,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与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核心任务,科学划分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三大功能区,创新采用“1+6+N”运行模式,通过“常驻+轮驻+随驻”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服务力量“沉下去”、治理效能“提上来”。调解工作中,该中心践行“五步六心”工作法,以耐心、细心、爱心化解矛盾症结,让每一次调解都充满温度;其打造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通过“统一受理、分类流转、多元化解、闭环管理、风险预警、督查督办”的全流程机制,将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处置在基层,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筑牢了坚实“基石”。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政策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尖草坪区综治中心始终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持续深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建设,为平安太原建设注入“草坪力量”。

此次调研既是一次“沉浸式”的学习之旅,更是一场“靶向式”实践赋能。下一步,第三组学员将系统梳理调研所得,把宇文村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与区综治中心社会治理的先进经验,转化为有思考、有对策、有价值的高质量调研报告,真正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推动尖草坪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