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富二代大婚!央视主持人主持,朱时茂白雪现身,曝鲜花30万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20:56 1

摘要:可李阳就这么干了——10月的渔阳国际滑雪场,草比雪厚,他硬是把自家山头切成一块绿毯,再让荷兰玫瑰从阿姆斯特丹飞过来,落地不到48小时就插进2米高的花柱。

“30万鲜花只是开胃菜,真正的账单藏在滑雪场那条没人注意的雪道尽头。”

把婚礼办在还没下雪的滑雪场,听起来像脑筋急转弯。

可李阳就这么干了——10月的渔阳国际滑雪场,草比雪厚,他硬是把自家山头切成一块绿毯,再让荷兰玫瑰从阿姆斯特丹飞过来,落地不到48小时就插进2米高的花柱。

空运加冷链,10万运费比花本身还贵,相当于把一辆奥迪A4撒在地上,踩两脚就蔫。

有人算过,那60张白藤椅下的粉丝带,一条成本够普通新人买一整束手捧花。

甜品台上的翻糖滑雪场,按克计价,比真雪票还贵。

可现场没人聊钱,大家忙着在水晶灯下自拍,背景板写着“Love is in the air”,空气里却全是预算燃烧的味道。

朱时茂一开口,先讲20年前和李伟杰在工地吃盒饭的往事。

央视付玉龙在旁边插科打诨,提醒宾客“雪道未开,别真滑下去”。

满文军唱《懂你》时,声音压得很低,像怕惊动山那头还在搬砖的工人。

白雪挨个合影,手机壳磨得发白,没人觉得她过气,只觉得亲切——毕竟这一桌明星,出场费加起来能再盖一条新缆车。

外人看的是热闹,平谷本地司机老赵看的是门道。

他跑渔阳出租十几年,集团给司机盖了宿舍楼,冬天滑雪季员工免费领雪票。

“人家娶媳妇,顺带给滑雪场打广告,咱年底奖金有着落。”一句话把奢华拉回地气:50亿资产不是数字,是1万多个家庭的工资条。

网上吵得凶,说30万鲜花够山区孩子吃几年。

可鲜花供应商悄悄回帖:花是花农种的,运费是冷链司机赚的,连保鲜棉都是河北纺织厂订单。

一场婚礼,让荷兰拍卖行、首都机场货站、平谷花店一起加了班。

骂归骂,钱已经顺着产业链流进无数普通人的房贷里。

最微妙的细节藏在安保。

入口设两道闸,外圈保安戴墨镜,内圈保安戴白手套,手套背面绣着“渔阳”小字。

内部员工说,手套是酒店客房部连夜缝的,绣线来自集团旗下的生态农业公司。

一场私密婚礼,把自家酒店、滑雪场、农场全拉来练兵,像提前彩排冬季旺季。

新人婚纱照在雪道拍的,穿单板不戴头盔,摆拍摔倒镜头。

照片没修到雪白,反而保留草茬,配文“滑向人生新阶段”。

有人解读这是“二代”放下身段,也有人说是故意制造冲突感——反正话题有了,滑雪场抖音号顺势发教程:如何拍出“夏季雪板婚纱照”。

宴席菜单走本地路线:平谷大桃做冷头盘,虹鳟鱼来自隔壁镇水库,白酒是渔阳自酿,标签印着“1982”——集团诞生年份。

每上一道菜,服务员就报一段产地故事,把“支持家乡”打在公屏上。

宾客吃得踏实,网上喷子也少了立场:人家花自己的钱,还顺手带货家乡GDP,真难骂。

最让年轻人心里咯噔的,是婚礼结束后的彩蛋。

现场大屏放出一张时间表:11月造雪,12月开板,元旦夜场有无人机秀,春节档邀请《懂你》原班乐队来滑雪音乐节。

30万鲜花只是预热,真正的收割在冬季。

那一刻,坐在屏幕前刷短视频的打工人突然明白——自己吐槽的奢华,其实是别人精准投放的“冬季预售广告”。

所以,再看那条30万的鲜花雪道,它根本不是浪费,而是把“滑雪场”三个字钉进所有看客的大脑缓存。

冬天一到,你想滑雪,脑子里自动蹦出“渔阳”——这就是继承人的第一课:把私人喜事变成家族生意的免费头条。

至于玫瑰蔫不蔫,谁在乎?

反正雪季一开始,它们早被新雪盖得严严实实。

来源:陌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