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辽昨晚1:0掐死乌兰察布,呼和浩特4:2把赤峰打回草原,两支从没摸过冠军奖杯的“草根”把传统土豪全部送回家。
“小组赛第三也能进决赛?蒙超这剧本把买球app的算法都逼疯了。”
通辽昨晚1:0掐死乌兰察布,呼和浩特4:2把赤峰打回草原,两支从没摸过冠军奖杯的“草根”把传统土豪全部送回家。
更离谱的是,鄂尔多斯小组赛6连胜、场均轰3球,1/4决赛却被通辽一脚反击踹翻——那场比赛赛后技术统计流出:鄂尔多斯控球72%,射门18次,0进球;通辽3次射门,1次射正,1进球。
效率差到让数据公司直接把“控球无用”四个字挂上官网首页。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蒙超”,以为又是企业联赛自娱自乐。
其实它已悄悄办了8届,12支球队打主客场,夏天一周双赛,冬天歇半年,球员大部分是体育老师、旗县文体局职工、青训淘汰下来的半职业,工资按出场费算,赢球奖当场发现金,信封里塞的全是皱巴巴的500块。
没钱买外援,就挖大学的大一小孩;没视频分析师,教练拿无人机拍训练,回家用剪映一帧一帧抠。
这么“野生”的联赛,抖音话题播放量却飙到3.4亿——网友就爱看真草皮、真沙尘、真摔跤式铲球。
说回决赛。
呼和浩特小组赛输过一场,对手正是通辽,当时2:1,阿古达木补时任意球绝杀。
那粒球被球迷录成15秒短视频,点赞破百万,评论区齐刷“草原贝克汉姆”。
可三天后,通辽后防老将苏和请全队吃手把肉,席间只说一句:“决赛再让他踢出那种弧线,我退役。”
苏和37岁,职业履历最远只到过中甲板凳,但蒙超赛场他场均解围7.5次,今年把18岁小孩扛在肩膀上回追的画面成了联赛官方海报。
有人调侃:这联赛没有VAR,但有苏和的肉身回放。
数据网站“SoFascore”昨晚更新了即时身价:呼和浩特全队23.5万欧元,通辽19.8万欧元——加起来还没中甲一个替补前锋高。
可他们决赛球票已经卖光,黄牛把80元的站票炒到350,因为呼和浩特体育场只能装2万1,而城市常住人口才220万,差不多每100人就有一个要去现场。
去年决赛鄂尔多斯打赤峰,门票免费都没坐满,今年直接翻倍,当地文旅局连夜加开两列“球迷专列”,K9617次列车终点站改名“冠军站”,车窗上贴着红纸:不管谁赢,草原一起喝酒。
最扎心的是,传统三强鄂尔多斯、乌兰察布、赤峰集体出局后,三家俱乐部官博同时沉默。
鄂尔多斯老板赛前发朋友圈“六连胜只是开始”,赛后秒删;赤峰教练发布会只说了三句话,最后一句“我们阵容厚度不够”被现场记者嗤笑——谁都知道他们替补席坐着9个拿过中超青训合同的年轻人。
“厚度”成了蒙超今年最大梗:有钱买不到决心,有青训买不到沙尘里的狠劲。
决赛预测?
国外模型给呼和浩特53%夺冠概率,理由是进攻火力高一档;区内媒体投票反而55%押通辽,逻辑更简单——他们一路下克上,心态像“光脚的不怕穿靴的”。
一位包头高中体育老师留言被顶到热一:“让学生跑圈的时候我就放通辽淘汰赛的集锦,告诉他们,命硬比天赋值钱。”
周日15:30开球,央视体育客户端破天荒给信号,解说员是去年退役的呼和浩特老队长。
他直播里大概率会哽咽,因为8年前第一届蒙超,他也是拿信封500块出场费的毛头小子。
故事写到这儿,冠军是谁已经没那么重要——当整个联赛的年预算抵不上中超一场赢球奖,却还能让2万人一起屏住呼吸,这就是体育最原教旨的快乐。
来源:阴阴看球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