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就脑出血!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若常出现3个症状,马上就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16:03 1

摘要:63岁的李叔,一边躺在急诊室里输液,一边还在纳闷。就在3天前,他还和老朋友聚餐聊天,没想到突然觉得头晕、呕吐,眼前一黑就倒了下去。

“怎么可能,我血压控制得还行啊……”

63岁的李叔,一边躺在急诊室里输液,一边还在纳闷。就在3天前,他还和老朋友聚餐聊天,没想到突然觉得头晕、呕吐,眼前一黑就倒了下去。

脑部CT显示:脑出血,约30ml,位于基底节区

家人一脸懵:“他平时挺注意的啊,早晚吃降压药、饮食清淡,还天天快走锻炼……怎么就突发脑出血了?”

主治医生却皱着眉说:“很多高血压患者有症状不当回事,一拖再拖,等到爆发,可能就是致命一击。

你可能也有类似的想法:

“只是偶尔头晕吧,忍忍就过去了。”

“后脑勺有点痛,估计是吹风了。”

“眼前发黑?站久了也会这样……”

但你不知道,这些“小毛病”可能正是高血压导致脑血管正在悄悄破裂的信号。

尤其是以下3种症状,如果你或家人是高血压患者,一旦频繁出现,极可能意味着高危脑出血,必须立即就医。

在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眼中,脑出血是“突发性”的——仿佛前一秒还在正常生活,后一秒就昏倒进了医院。

但事实上,脑出血在“爆发”之前,身体通常已经发出过不少信号,只是被忽略了。

症状一:后脑疼+颈部僵硬,反复发作

很多患者误以为“后脑疼”是颈椎病、落枕、天气变化,没太放在心上。

但医学数据显示:60%以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前72小时内有“头后部钝痛+颈部发紧”的表现。

这是因为高血压造成血管持续紧张,导致小动脉痉挛、微小破裂或渗血,进而刺激脑膜、引发钝痛。

症状二:突发呕吐、恶心,不伴腹泻

与胃肠问题不同,这种呕吐来得突然,没有前兆,也不伴随腹胀、腹痛。

这其实是颅内压升高或轻微出血引发的呕吐反射,尤其在早晨起床或情绪激动后更易出现。

如果是高血压患者、并且伴有头晕、嗜睡、意识迟钝,这类“无征兆呕吐”尤其要警惕。

症状三:视线模糊、眼前发黑或短暂性失明

有些人突然看不清东西、走路撞墙、甚至一时“眼前一黑”,几分钟后又恢复正常,往往以为是“眼花了”。

但医生指出:这很可能是高血压导致的视网膜动脉痉挛或脑后动脉供血不足,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前兆。

别以为恢复就没事,这种“警告式发作”有研究称,在首发后7天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提升8倍!

脑出血不是一瞬间的偶然,而是多因素共同积累下的必然。

从血压升高到脑血管破裂,往往只需短短几天,而身体在这段时间里其实会经历以下连锁反应:

1.血压波动剧烈,血管壁“薄如纸”

早晨起床或情绪波动时,血压快速升高。如果患者动脉壁已经老化、硬化,稍一用力(如大便、咳嗽),就可能诱发小动脉破裂。

特别是清晨6-9点,是血压升高的高发时段,也是脑出血最容易发生的时间窗口。

2.微出血未察觉,血肿悄然扩大

早期脑出血常表现为“头痛+呕吐+倦怠”,容易被忽视。但此时血肿可能已在缓慢扩大,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进一步恶化

研究指出:脑出血患者中有近15%在发病后12小时内血肿体积增大超过33%。

3.意识障碍、偏瘫、昏迷——可能只差一步

一旦出血压迫重要功能区,如语言中枢、运动区、脑干,症状可能迅速升级为一侧肢体无力、说话含糊、突然昏迷

如果未及时手术或抢救,3天内死亡风险高达30%-40%。

医生提醒:与其等症状严重才就医,不如提前掌握“预警信号”,及时干预。

以下几招,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突发脑出血的风险:

1.保持血压稳定,不可忽高忽低

很多人只在“高”时吃药,“低”了就停药或减药。

其实血压的“波动幅度”本身就是脑出血的诱因

建议家庭中备好电子血压计,每天早晚测量,记录数据变化。

如收缩压波动超20mmHg/日,或舒张压超过100mmHg,需及时复诊。

2.早发现异常症状,别盲目自我判断

有头晕、恶心、呕吐、视线模糊等表现时,不要当“感冒”“肠胃炎”处理,尤其是高血压老人,应第一时间去医院做颅脑检查

3.控制情绪+排便节奏,避免突然用力

情绪激动、用力大笑、大声争吵、便秘用力……这些看似日常的小事,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压垮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

建议日常保持情绪平稳,饮食富含膳食纤维,必要时使用通便药物,不硬撑、不憋气。

4.合理用药,切勿自行调整剂量

不少人听说“药伤肾”就私自减量,结果血压反弹伤的反而是脑。

医生建议:降压药要按医嘱规律服用,长期管理,而不是等“难受了才吃一颗”。

脑出血不是只发生在“重病患者”身上,它可能出现在那个看似活力满满、血压偏高却不以为意的你身上。

很多悲剧,原本可以避免;很多致命前兆,原本都出现过。

从现在开始,认真对待每一次头痛、每一次“眼前发黑”、每一次莫名呕吐。别让“我以为没事”,成为最后的遗憾。

健康,其实就在你认真对待自己的那一刻开始。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本文仅为健康科普内容,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若您或家人为高血压患者,出现相关症状,请尽快前往当地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指导。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

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脑出血临床救治进展》

JAMA Neurology:Risk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美国国家神经疾病研究院NINDS:High Blood Pressure and Stroke Risk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来源:老王健康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