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中国古代王朝,很多人脑子里先蹦出来的就是汉朝的铁骑和唐朝的盛世诗词,这些玩意儿确实牛,疆域大,军事硬,文化输出也猛。但西方那边,历史学家和学者们聊起中国巅峰时,往往直奔宋朝而去。你可能会纳闷,宋朝那会儿还老给辽金岁币,军事上吃亏不少,怎么就成了他们眼里的“
说起中国古代王朝,很多人脑子里先蹦出来的就是汉朝的铁骑和唐朝的盛世诗词,这些玩意儿确实牛,疆域大,军事硬,文化输出也猛。但西方那边,历史学家和学者们聊起中国巅峰时,往往直奔宋朝而去。你可能会纳闷,宋朝那会儿还老给辽金岁币,军事上吃亏不少,怎么就成了他们眼里的“黄金时代”?
其实,这事儿的核心在于评判标准不一样。中国人看王朝强弱,习惯从版图大小和战场胜负入手,汉唐在这儿得分高;西方人更在意科技进步、经济活力和社会现代化,这些宋朝全中了。费正清这样的美国汉学家就说过,宋朝的商业扩张和生产力跃升,简直就是一场变革。
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里也直言,宋朝在技术和商业上领先全球,成了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 他们觉得,宋朝不是靠武力称霸,而是用创新和市场驱动社会前进,这股“现代味儿”比单纯的征服更吸引人。想想中世纪欧洲还在农奴制里挣扎,宋朝已经搞出活字印刷和纸币了,这对比一拉开,宋的亮点就亮瞎眼了。
西方对宋朝的欣赏还跟他们的历史观有关。工业革命后,欧洲人开始用“进步”和“理性”来衡量文明,黑格尔虽对中国有偏见,但也承认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些发明出自中国。 马克斯·韦伯更强调理性化是资本主义关键,他回头一瞧,这些源头多在宋朝。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统计,11到13世纪中国的科技成就,一半以上出自宋。
法国年鉴学派的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里干脆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上走得最远,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 这些学者不是拍马屁,他们看重的是宋朝怎么用技术解决问题,怎么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相比汉唐的扩张主义,宋朝的“内卷”式发展在他们眼里更可持续,更像现代社会的雏形。
宋朝的科技不是零星发明,而是系统性突破,这点让西方学者直呼内行。拿四大发明来说,造纸是汉朝的,但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在宋朝才真正成熟应用。毕昇的活字印刷就出在庆历年间,比欧洲古腾堡早四百年。 李约瑟在书里详细记录,宋朝用胶泥刻字烧硬排列,一天能印几万张,这直接降低了知识传播成本。 以前读书是权贵的专利,宋朝后,书坊遍地开花,儒经医书农书甚至话本小说都便宜了,识字率蹭蹭上涨。
火药这事儿更绝,本来是炼丹玩意儿,宋朝直接军用化。1044年的《武经总要》就把火药配方和火炮结构写得清清楚楚。 绍兴三十一年采石矶之战,宋军用突火枪轰金军,恩格斯后来评论,火药炸碎了欧洲骑士阶层,帮资产阶级上台,这源头就在宋。 指南针也一样,北宋《萍洲可谈》最早记它用于航海,阴天看不了星日,就靠浮针辨位。 宋商船凭这个横渡印度洋,到阿拉伯半岛,要没它,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航海得推迟好几年。
除了四大,宋朝还有一堆小发明堆积如山。机械钟的雏形出来了,苏颂的水运仪象台能准时报时,精度高得吓人。 农业上,筒车灌溉和交州稻推广,产量翻倍,人口从唐末的五千万飙到一亿。 冶铁产量1080年达7.5万吨,相当于1700年欧洲总和。 风车引进中国,纺织机改进,乔瑟夫·尼达姆在《科学与中国文明》里赞不绝口,说宋朝在这些领域一度甩欧洲几条街。 Facts and Details网站列举,宋工程师还搞出纺纱机和蒸汽机原型,这俩后来成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石。 西方观点里,宋的科技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这比汉唐的军事科技更接地气,更有普世价值。
宋朝的经济不是靠天吃饭,而是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这让西方历史学家觉得它像个“准资本主义”试验田。960年赵匡胤上台,就废了唐的坊市制,商业区和居住区打通,店铺随便开。 开封和杭州夜市通宵达旦,酒楼茶肆灯火不灭,这在以前王朝是不可想象的。
商业税到11世纪中占朝廷收入五分之一,高于汉唐。 土地政策松绑,允许兼并买卖,失地农民涌城当工匠商贩,手工业火爆。苏杭丝织出现“机户出钱、机工出力”的雇佣模式,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叫它“东洋资本主义萌芽”。 海外贸易更猛,泉州广州设市舶司,年税两百万贯,南宋时外贸收入占国库一成五,比农业税高。
城市化是另一亮点,北宋汴京150万,南宋临安250万,都是当时全球最大。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街头买卖不绝,娱乐业发达,说唱杂剧傀儡戏天天上演。Oxford的文章问,宋中国是第一个现代经济吗?答案是肯定的,工业和商业崛起不是偶然,而是政策松绑的结果。 盐酒茶从官营转民间,政府只收固定税,这刺激了市场活力。
宋朝的遗产不光是中国人的,还洒向全球,这让西方觉得它才是中国文明的“高光时刻”。那些发明传欧后,点燃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李约瑟说,中国发明为欧洲播下资本主义种子,只是发芽在万里之外。 印刷术让欧洲书价暴跌,火药推翻封建骑士,指南针开启大航海,这些宋的贡献,西方历史书里写得明明白白。
社会层面,宋重文轻武,科举录取四万进士,书院如白鹿洞岳麓办起,相当于私立大学。 谢和耐说,宋社会已有欧洲18世纪的知识大众化特点。 娱乐丰富,老百姓不愁吃喝,这在西方看来是文明的真谛,不是靠征服。
当然,宋军事弱是事实,亡于蒙古,但西方对这种“精致文明被蛮族灭”的叙事有同情,像雅典对斯巴达。 尼达姆的“尼达姆问题”问,为什么中国没现代科学革命?但他也承认,宋是领先期。
说到底,宋教我们,强盛不只武力,还得创新和民生。现在中国搞科技自立,宋的精气神还在。
来源:散人李庆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