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生频现“无法毕业”问题:我总结了最核心的三种解决思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5 16:17 1

摘要:作为一名从业第七年的留学顾问,我已经记不清,自己陪过多少学生走过那段“以为一切都完了”的时期。有人被学校停学,有人眼看着拿不到学位证,有人甚至因为GPA太低被迫回国。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加拿大,即便出现学业危机,也绝对不是“无解”的。

作为一名从业第七年的留学顾问,我已经记不清,
自己陪过多少学生走过那段“以为一切都完了”的时期。
有人被学校停学,有人眼看着拿不到学位证,有人甚至因为GPA太低被迫回国。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在加拿大,即便出现学业危机,也绝对不是“无解”的。

一、为什么越来越多学生陷入“无法毕业”困境?

过去一年,我接到的咨询里,几乎一半以上都与**学业异常(Academic Standing Issue)**有关。
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1. 学术要求不清楚(Academic Policy Awareness)
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加拿大大学对GPA、重修、停学的规定有多严格。
例如多伦多大学要求本科生 GPA 连续两个学期低于1.5,就可能面临Required to Withdraw(强制退学)
UBC、SFU、滑铁卢也有类似标准。
但问题是——多数学生在被警告之前从未读过政策说明。

2. 缺乏沟通意识
有学生在课程成绩不理想时,没有及时联系教授或Advisor,
等收到“学术警告信(Academic Probation Letter)”才慌了神。
而事实上,加拿大的教育体系鼓励学生主动沟通。
有理有据的解释,往往能换来补交作业、特殊考虑(Consideration)或延迟考试机会。

3. 情绪压力、适应问题被忽视
尤其是在疫情后,很多学生长期线上上课、孤立生活,心理压力远超预期。
焦虑、拖延、失眠、对课程失去兴趣,最终都体现在成绩上。
这类问题,在我过去的咨询案例中越来越普遍。

二、两个真实案例:不同选择,不同结局

案例一:多伦多大学商科学生M同学

M同学来自国内重点本科,申请到多大Rotman商学院。
刚开始成绩不错,但二年级后因为Finance课程难度大、兼职繁忙,连续两学期GPA低于2.0。
学校发出停学通知(Suspension)。
当时他情绪崩溃,觉得“完蛋了”。

我介入后,帮他分析了政策条款,准备了**申诉信(Appeal Letter)和辅佐材料(医生信、学习计划、未来改进方案)。
最终成功争取到
留校观察(Probation)**机会。
他重新修读了两门课,并配合学习计划辅导,GPA回升到2.8。
最终顺利毕业,现在在加拿大一家咨询公司工作。

案例二:UBC心理学专业W同学

W同学因为连续挂科,学签快到期,学校建议退学。
她当时几乎没有精力继续在原项目挣扎。
在多次沟通后,我们评估她的语言能力与学术基础,
帮助她申请了跨本硕连读项目(Bachelor-Master Pathway)
转入教育方向的课程重修模块。
最终,她通过重新读一个学士项目(Bachelor of Education)成功过渡,
同时为后续申请硕士打下基础。

她在邮件中写道:“原以为人生断档,没想到还能重来。”

三、面对危机的三个关键阶段

阶段一:学术警告(Academic Warning)
出现这个信号时,说明学校还给你机会。
此时应当:

尽快联系Academic Advisor,了解能否减负或重新选课;评估是否存在心理或健康问题,必要时申请特殊支持(Accommodation);准备具体的改进计划,而不是空泛的保证。

阶段二:停学/退学通知(Suspension/Required to Withdraw)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Appeal——申诉。
申诉并不是“求情”,而是提供合理理由和改进方案。
写作要点包括:

具体说明导致问题的原因(学术/健康/家庭);提供证明文件(医生信、心理报告等);提出可行的下一步计划(如重修、减少课程量等)。

很多学生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申诉信写成了“道歉信”,
而不是一份逻辑清晰、能让学校看到“可恢复可能性”的文件。

阶段三:彻底退学/签证到期前
如果已经无法继续原项目,可以考虑:

转学(Transfer):将部分学分转入新学校,重新完成学士学位;重新入读(Re-admission):同校或他校重新申请同专业或相关领域;跨本申请硕士(Bachelor to Master):适用于已修完大部分本科课程、具备语言和研究能力的学生。

这类方案的关键是衔接: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补足学历断层,并确保签证、身份、未来规划的连贯性。

四、顾问视角:危机之后,成长往往更快

我常和家长说:“在加拿大留学的学生,不怕出问题,怕的是不面对问题。”
每一个走出危机的学生,最终都比原来更成熟。

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停学时第一反应是“撤回国”,
但实际上,这样往往让学生错过一次真正理解自我、重建节奏的机会。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

及时了解政策、保持沟通;在顾问、学校辅导员、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寻找重启途径;不放弃个人长远目标。

哪怕短期成绩受挫,也可以通过新项目(如Post-degree、Master Pathway)继续学业。

五、写在最后

做留学顾问这些年,我见过太多学生在崩溃边缘重新出发。
有人靠申诉重回校园,有人选择重修,也有人用跨本项目完成学术衔接。

但无论选择哪条路,我希望你记得:
挂科不是终点,停学不是结束。
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勇敢地面对问题,并找到属于自己的“重来”路径。

加拿大的教育体系并不冷酷,它给机会给解释,只是要你自己开口。
如果你正经历类似的情况,请不要慌。
只要路选得对,努力从来不会白费。

来源:海外杰尼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