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犀鸟谷内,上百种珍稀鸟类翩跹起舞;热科所里,咖啡种质资源琳琅满目;珠宝直播基地,灯火璀璨彻夜不息……近年来,坐落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因其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带着对这座边陲小城的憧憬,记者踏上了德宏之旅。
本报记者 杨文明
犀鸟谷内,上百种珍稀鸟类翩跹起舞;热科所里,咖啡种质资源琳琅满目;珠宝直播基地,灯火璀璨彻夜不息……近年来,坐落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因其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带着对这座边陲小城的憧憬,记者踏上了德宏之旅。
“生态是我们的命根子”
晨曦微露,从德宏芒市机场乘车向西北行驶,百余公里后,我踏入德宏州盈江县的土地。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前行,只见一座山村静卧在山脊之上。作为太平镇雪梨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山村名为“石梯”,却并非需要攀爬梯子,而是因崖壁上开凿的阶梯得名。这是中缅边境上以景颇族、傈僳族为主的村落,古朴又安详。
虽已进入初冬时节,可雪梨村依然暖意融融,气温稳稳地维持在20℃左右。景颇族小伙徐小龙早早收拾妥当,玉米、面包虫、水壶与背刀一一装入背包。他身着简便的衣衫,精神抖擞地准备带我开启一场观鸟之旅。
石梯村的犀鸟谷便是我们的目的地。前往鸟类观测点的路,时而平缓,时而陡峭,越往里走,绿意越浓,鸟鸣声愈加清晰。徐小龙自豪地介绍,犀鸟谷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400余种鸟类栖息于此,约占全国鸟类种类数量的1/3,包括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冠斑犀鸟等珍稀种类,享有“活着的鸟类博物馆”的盛誉。
“不只是犀鸟,红腿小隼、白冠噪鹛也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和爱鸟者的心头好。随手一拍,都是保护动物。”他笑着说。
说话间,二号鸟类观测点到了,这里可以观测栗背奇鹛、灰胁噪鹛、黄冠啄木鸟等明星鸟类。徐小龙解释说,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栖息地,村民们精心选址,修建了多个观测点。“选址得观察鸟类的活动范围,确保环境安静,还要引山泉水供鸟儿饮用。”徐小龙说,观鸟的距离以15米为佳,既不会惊扰了鸟类,也能让游客更清晰地观赏。
不同的鸟类观测点,看到的鸟也不一样。“比如说三号观测点,在那儿可以拍摄到红头鸦雀、白头鵙鹛;五号观测点在洪崩河公路旁,是观赏灰孔雀雉、白鹇的好地方。”
“扑哧扑哧……”听到鸟的翅膀拍打声,我急忙抬头,只见一抹影子掠过树梢。徐小龙耳尖,立刻判断出那是长尾阔嘴鸟。“这种鸟会发出清脆响亮的哨音。”做“鸟导”多年,听声辨鸟已成了徐小龙的基本功。
聊起往事,徐小龙感慨颇多。他回忆,以前,石梯村还是贫困村,村民见鸟就打,只为果腹。直到2015年,观鸟爱好者来到石梯村考察生物多样性,村民们才意识到鸟类的珍贵。此后,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观鸟游”逐渐兴起,村里的年轻人也主动学习鸟类知识,当起了观鸟向导,带领游客认鸟、找鸟,村民们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有的建起了客栈,为前来观鸟的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如今,像徐小龙这样的“鸟导”已有40余人,每个人都能熟练地辨别150余种鸟类。
“最近的生意怎么样?”我问他。
徐小龙腼腆一笑:“11月是旺季,一个月我接待了30来位客人,收入还不错。”他管理着村里的15、16号鸟类观测点,按照70元一个机位的价格,每月能有8000多元的收入。
“生态是我们的命根子。”靠着鸟儿脱贫致富的村民们,知道如今的好生活从何而来。他们不仅把爱鸟护鸟、保护生态写进了村规民约,也印在心里。每次进山之前,徐小龙都会反复叮嘱前来拍摄的摄影爱好者们,拍鸟时不许擅自离开观测点,也不可大声喧哗,以免惊扰鸟儿。
下山时,徐小龙告诉我,夏季雨水充足,鸟儿不愁吃喝,现在雨季结束,山里的虫子少了,为了保证鸟儿顺利觅食,自己每天都会前往鸟点补充食料。
“你们上班要打卡,我也一天都不落。”徐小龙说,“希望通过观鸟,让更多人认识美妙的大自然,也关爱这些可爱的精灵。”
中国咖啡“基因库”
离开鸟语花香的盈江,驱车南下,德宏另一番风貌向我展开。在这里,自然馈赠不仅在山林间,也藏在一杯杯香醇的咖啡里。瑞丽,除了是边贸重镇,还拥有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基因型覆盖率最全的咖啡种质资源圃。
当北方城市已然呵气成雾,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却常年眷顾于此。在瑞丽的大街小巷,咖啡店在午后阳光下透着一股慵懒劲儿。距咖啡店不远的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里,副所长白学慧正忙着对前期选育的咖啡种子进行产量与品质评估。
云南出产的咖啡豆占全国总量98%以上,其中70%的种源出自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中国,从小众咖啡店的手冲咖啡到连锁门店的拿铁,所使用的咖啡豆大都与德宏有紧密联系,“含云率”颇高。
见到白学慧时,他热情招呼:“先来一杯咖啡吧。”研磨、冲泡、过滤一气呵成,浓郁的咖啡香瞬间盈满整个房间。轻抿一口,清新的莓果风味在舌尖绽放,午后困意顿消。“这杯是我们自主培育的‘德热5号’,产量可观,风味也没的说。”白学慧自豪地说。
喝到一杯精心手冲的咖啡或许只需十来分钟的等待,但咖啡种质研究却是一场以年为单位的“马拉松”。“培育一个咖啡良种要耗费二三十年时间,但我们通过组培技术,将育种周期缩短到10年。”白学慧说。
“走,我带你去瞧瞧这些种子的出生地。”白学慧带着我来到德宏热科所后山的咖啡种质资源圃,入目之处皆是郁郁葱葱的咖啡树。这里保存着全国最多的咖啡种质资源,足有952份,堪称中国咖啡的“基因库”。
眼下正是咖啡结果期,不同种类的咖啡果挂满枝头,红的、黄的、紫的,我好奇地凑近闻了闻,却并无咖啡气味,只有淡淡的果香。白学慧笑着解释:“现在的咖啡果是无味的,只有经过烘焙,才会释放迷人风味。”
除了育种技术的突破,科研人员还采用间作模式,与橡胶树共生,为咖啡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我们培育出的咖啡种子,如今已覆盖云南新增种植面积的70%。”白学慧介绍,依托丰富的资源圃资源,德宏热科所培育出12个抗病性与稳产性俱佳的咖啡品种并大力推广。如今,德宏、保山、临沧、普洱新增种植面积的70%品种都源自这里。
咖农增收致富,咖啡店推介起了云南咖啡豆。对白学慧来说,咖啡的故事还在继续。“每一批种子通过审定便成为过去式,锈菌也会不断进化演变,咖啡种子的抗锈选育工作还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白学慧透露,近期他们还培育了一种低咖啡因的新品种,可以让更多咖啡因不耐受的人也能畅享咖啡的美妙。
不落幕的“东方珠宝城”
夜幕降临,凉意渐起,“样样好”珠宝直播基地却灯火璀璨。瑞丽三面与缅甸接壤,这个古老的翡翠贸易集散地,如今在网络直播潮流中焕发新的活力。
“家人们,点点关注,想要的圈口在公屏上刷起来!”在直播基地3000个米柜(以米为单位的柜台)前,上千名主播铆足了劲儿对着手机推介珠宝,叫价声此起彼伏。置身其中,声音嘈杂鼎沸,若想听清楚某个主播的话语,非得主播扯嗓高喊,或听者凑近不可。
见到曾鑫时,他正埋头在一堆珠宝中挑选货品,为今晚的直播备货。只见他打着手电筒,仔细检查每一件翡翠的品质。“没有好产品和好价格,直播根本玩不转。”曾鑫的语气中透着一份经验老到的自信。
早在2013年,曾鑫就来到瑞丽做珠宝生意,今年已是第12个年头。起初曾鑫学的是珠宝雕刻。随着网络直播兴起,曾鑫眼见身边的人收入不错,便也租了两个米柜入驻基地,做起线上生意。第一次直播,曾鑫只觉喉咙发紧,做了几次深呼吸,才鼓起勇气开播。“好在当晚还是卖出了一个300元的挂件,有了一点信心。”
随着业务发展,曾鑫深感个人力量有限,便找来几个同样单干的货主朋友,共同组建了一个30多人的直播团队。“直播还是交给更专业的人来做,我退居幕后,专心做好选品和团队管理。”
当晚的直播,曾鑫准备了300件珠宝——翡翠戒指和手链用来走量聚人气,翡翠挂件和手镯则在直播高潮时推出。“直播得有个节奏,先用低价的货品把场子热起来,等观众都聚得差不多了,再用高价货品带动收入,这是直播的诀窍。”曾鑫解释。
晚上7点,曾鑫的两个直播间准时开播。聚光灯下,主播拿着一条翡翠手链,细致展示每一个角度,助手则在一旁默契地高喊“上链接”。短短20秒,一笔交易就达成了。这场直播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直播间观看人数从起初的500人涨到近1万人,营业额接近70万元。可曾鑫说,这个业绩还有进步的空间,“要想在珠宝直播行业里站稳脚跟,还得寻找更优质的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快手等全国20多家互联网平台云集瑞丽,或建设珠宝直播基地,或组织直播间直播,为当地珠宝玉石直播产业提供渠道流量等支持。越来越多像曾鑫一样的玉石商人乘着直播这场“热潮”,将传统边贸文化与现代数字经济结合,将璀璨的珠宝送到全国各地。边境小城瑞丽的故事,也在一场场直播中讲述得更远、更广。
告别之际,心中满是对德宏的眷恋。从盈江的林间鸟鸣,到瑞丽的咖啡香气,再到珠宝市场的璀璨灯光,德宏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书写着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交融的动人故事。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