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并非突然出现,若睡前常有这些异常,或是情绪在求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3:59 1

摘要:36 岁的张姐最近总觉得 “累”—— 不是身体上的疲惫,而是晚上躺到床上后的煎熬。以前沾枕头就能睡着的她,现在要翻来覆去一两个小时才能眯着眼,而且睡前总忍不住想工作上的失误,越想越心慌,有时想着想着还会莫名掉眼泪。

36 岁的张姐最近总觉得 “累”—— 不是身体上的疲惫,而是晚上躺到床上后的煎熬。以前沾枕头就能睡着的她,现在要翻来覆去一两个小时才能眯着眼,而且睡前总忍不住想工作上的失误,越想越心慌,有时想着想着还会莫名掉眼泪。

她一开始以为是最近项目忙、压力大,想着等忙完就好了,可半个多月过去,情况反而更糟:睡前连最喜欢的轻音乐都不想听了,甚至觉得 “活着没什么意思”。直到朋友劝她去聊聊,才知道这些睡前的异常,其实是情绪在悄悄发出求助信号,她已经出现了轻度抑郁的症状。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睡前失眠、想太多,难道都是抑郁症吗?其实不一定,但如果这些异常长期存在,就不能再忽视了。

睡前这些异常,一定是抑郁症吗?还有哪些原因

很多人偶尔都会有睡前不舒服的情况,但 “偶尔” 和 “长期” 的区别很大,先看看常见的两种情况:

1、偶尔睡前失眠、想太多:如果只是偶尔一次,比如白天赶项目熬了夜、晚上喝了杯奶茶,或者明天要考试 / 出差,导致躺床上睡不着、脑子里想事情,这大多是正常的。只要第二天调整过来,比如少喝刺激性饮品、早点休息,这种情况就会消失,不用太担心。

2、长期有这些异常,要警惕情绪问题:但如果像张姐那样,连续一两周甚至更久,每天睡前都失眠、胡思乱想,还伴有情绪低落,那就不是 “累了” 这么简单了。这些异常可能是情绪在 “报警”,比如抑郁症的早期信号 —— 抑郁症从来不是突然找上门的,而是长期情绪积压后,通过这些小细节慢慢表现出来的。

睡前常有 3 个异常?别忽视,是情绪在求助

如果睡前经常出现下面这 3 种情况,并且持续时间不短,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情绪,这很可能是它在向你求助:

1、睡前反复想 “不好的事”,越想越焦虑:比如躺床上后,总忍不住回忆白天被领导批评的场景、担心明天的工作做不好,甚至会想到几年前的遗憾事,越想越烦躁、越想越心慌,明明知道 “别想了”,但脑子就是控制不住。这种 “睡前反刍” 不是简单的 “多愁善感”,而是情绪里的负面想法在堆积,长期下来很容易压垮心态。

2、睡前莫名流泪,控制不住情绪:有时候明明没发生什么难过的事,躺到床上后却突然觉得心里发堵,眼泪不自觉就流下来了,甚至哭完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哭。这其实是情绪 “装不下” 了 —— 平时忍着的压力、委屈,到了安静的夜晚,没有外界干扰时,就会悄悄冒出来,通过眼泪释放,这是情绪在提醒你 “该好好关心自己了”。

3、睡前对啥都没兴趣,连 “放松” 都不想做:以前睡前爱追的剧、爱听的播客、甚至爱吃的小零食,现在通通提不起劲;明明知道 “做点喜欢的事能放松”,但就是不想动,只想躺着发呆,甚至觉得 “做这些也没意义”。这种 “提不起劲” 的感觉,是情绪在慢慢失去活力,也是抑郁症早期很常见的信号之一。

察觉情绪求助信号?做好这两点,帮你缓解

如果发现自己经常有睡前异常,别慌,做好这两件事,能帮你慢慢缓解情绪压力:

1、及时 “疏导” 情绪,别让它堆着:有不开心的事,别硬扛着 —— 可以找信任的朋友聊聊天,哪怕只是吐槽几句;也可以拿个本子写下来,把脑子里的想法 “倒” 出去,写完会觉得轻松很多。如果不想跟人说,也可以做点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比如睡前拼拼图、画画,让大脑从 “焦虑模式” 切换到 “放松模式”。

2、调整睡前习惯,给情绪 “松绑”:睡前 1 小时别刷手机 —— 手机里的信息会让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越刷越难睡;可以试试泡个脚、听点轻柔的白噪音(比如雨声、海浪声),或者看几页轻松的书,让身体和大脑慢慢平静下来。如果实在睡不着,也别强迫自己,起来做点简单的事(比如叠衣服),等有困意了再回到床上。

当然,如果这些异常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比如每天都没精神、不想上班 / 上学,甚至有 “活着没意思” 的想法,一定要及时找专业的人帮忙 —— 这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负责。抑郁症就像情绪的 “小感冒”,早发现、早调整,很快就能好起来。

其实抑郁症从来不是突然出现的,那些睡前的失眠、心慌、低落,都是情绪在努力向你求助。多留意自身睡前状态,多赋予自己一份耐心。循序渐进地调整,你会察觉到,内心的阴霾正悄然散去,情绪也在不知不觉间渐入佳境。

来源:天天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