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54岁于和伟演毛主席,剧未播就遭抵制?网友有损伟人形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4 21:34 1

摘要:很多人最近都在网上讨论一件事:于和伟要在新剧里演毛主席。一般来说,这样的消息本该让观众期待,毕竟于和伟一直以演技著称,演过不少历史人物。

很多人最近都在网上讨论一件事:于和伟要在新剧里演毛主席。一般来说,这样的消息本该让观众期待,毕竟于和伟一直以演技著称,演过不少历史人物。

但从八月官宣到现在,支持和质疑的声音一直没消停,甚至有网友激烈反对,说“根本不像”“有辱伟人形象”。一部还没上映的献礼剧,就这样陷入了舆论漩涡。

其实,于和伟的“剧抛脸”在圈里是公认的。从《新三国》里的刘备,到《军师联盟》里的曹操,再到《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每个角色风格都不一样,他都能演出新意。

尤其当年《觉醒年代》播出时,他饰演的陈独秀,演讲那段台词密集又有气场,看得观众热血沸腾。还有《沉默的荣耀》里,他能把坚守信仰的普通人演得让人揪心。

可以说,于和伟属于那种“演啥像啥”的实力派。但这回,碰上毛主席这个角色,观众的要求明显变了,演什么都没事,演毛主席只要不像,就容易被质疑。

很多网友的意见都很直接:毛主席在大家心里有个固定形象,国字脸、浓眉、额头饱满。于和伟脸型偏长,哪怕化妆师再努力,还是有人说外形不搭。

一些评论甚至上升到“这是不尊重历史”“随便找个人演伟人不合适”。还有人担心,于和伟这次是不是也想蹭主旋律热点,甚至质疑导演是不是随便挑人。

也有观众想起了老一辈特型演员古月,觉得“形似”才是关键。

不过,也有不少人站于和伟。有人说,唐国强当年刚演毛主席时也被骂“奶油小生”,但后来靠神韵征服了所有观众。

还有人提起《觉醒年代》,说于和伟没演像陈独秀,最后还是用演技打动了大家。还有一部分观众觉得,现在演员只要把伟人的精神气质演出来,比单纯追求外形更重要。

回头看历史上那些演过毛主席的演员,确实,每个人的路数都不一样。

比如最早的古月,为了更像毛主席,甚至拔掉自己额头上的头发,抽烟、学方言、抠小动作,能抠细到拿筷子的方式。他演了一辈子毛主席,把“形似”定成了标准。

唐国强一开始也被骂不合适,但他专门研究毛主席的诗词和心理,把“神韵”演出来了,最后获得认可。

再到近几年侯京健、王仁君这些年轻演员,他们能贴合毛主席青年时期的状态,用真诚和热血感染观众。但他们也说,演这种角色压力巨大,怕砸了形象。

对比下来,于和伟确实挺难的。外形不像不说,年龄上也没优势,经验上比不过唐国强,想走新生代路线也不现实。

外界的质疑,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大家对毛主席这个形象有太高的敬畏感。对观众来说,这不是普通历史人物,是一代人的记忆和精神象征。

大家担心的不是演员演得不好,而是怕演砸了,影响大家心中的伟人形象。所以,有时候,观众的“敬畏心”才是真正的秤。

有人说主旋律剧消费伟人,其实是怕不够严肃,怕轻率对待历史。

不过,也有理性的声音在说,敬畏不代表就不能创新。只要演员用心,尊重历史,未必不能演出新意。毕竟,谁能想到《觉醒年代》能把陈独秀演得那么鲜活?

关键不是像不像,而是能不能让角色立起来。演员的任务不是做复制粘贴,而是让观众相信,这个人真的是那个时代的毛主席。

只要能演出那种精神气场,把人物的复杂和温度都展现出来,哪怕脸不那么像,也能被接受。

说到底,这场争议其实是观众和创作者之间的一次磨合。于和伟面临不少挑战,但也有机会。如果他能用自己的方式把毛主席演出新感觉,也许会成为又一个经典。

咱们与其在剧没播出前就下结论,不如等作品出来,凭作品说话。毕竟,历史人物需要被不断演绎,才能在新的时代被更多人理解和记住。

至于这一场风波,或许也是对演员和观众的一种提醒——尊重历史,更要敢于创新。

来源:榆樹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