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绒衣的“薄暖变革”:超级安踏如何用焱壳打破认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4 12:05 1

摘要:一件抓绒衣,把“薄”和“暖”这两个死对头硬塞进同一块布,已经够让人揉眼睛;结果它还嫌热闹不够,顺手把价格从四位数砍到三开头,再塞给你一张“30%再生塑料”的出生证明——这操作,像极楼下那个平时抠门的同事突然请客吃海鲜,理由只是“今天心情好”。

一件抓绒衣,把“薄”和“暖”这两个死对头硬塞进同一块布,已经够让人揉眼睛;结果它还嫌热闹不够,顺手把价格从四位数砍到三开头,再塞给你一张“30%再生塑料”的出生证明——这操作,像极楼下那个平时抠门的同事突然请客吃海鲜,理由只是“今天心情好”。

不少人当场就掏了钱,边掏边嘀咕:安踏是不是把剧本拿反了?

剧本没反,只是换了个写法。

过去户外圈有条隐形鄙视链:北面鸟牌站在山顶喝风,中端牌子在山腰喘气,山脚大众品牌负责喊加油。

现在安踏直接在山腰挖个平台,摆上台球桌和免费热水,招呼所有人:上来坐坐,风小,价更低。

焱壳用的Polartec® Micro Series,原本多在五百美元级别的欧美小众牌里才见得到,如今被一锅端到三百块区间,相当于把进口精酿卖出工业啤的价,先让“功能”二字脱去高冷滤镜。

更狠的是门店。

传统运动铺子像教室,货架是课桌,导购是监考老师;超级安踏直接把墙打掉,改成1000平米的“运动超市”,跑道、投篮机、AR试衣镜一字排开,逛着逛着就忍不住原地蹦两下。

数据说这样瞎蹦能让顾客多留26分钟,成交率蹭蹭往上涨35%。

有人买单是因为真的需要一件抓绒,有人纯粹是蹦饿了顺手带件卫衣走——生意做到这个份上,卖啥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待得爽”。

爽感还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最新调温纤维,被安踏一把揽进怀里,起名“焱壳Pro”,今年秋冬上市。

说人话:衣服会看脸色,人热它就敞口气,人冷它就缩脖子,像自带一条不会坏掉的空调外机。

环保牌也没落下,COP28上安踏拍着桌子承诺:2030年所有抓绒全部用再生料,现在焱壳已经做到三成, Bluesign认证挂在吊牌上,绿得毫不心虚。

买的人得到功能,品牌得到故事,地球得到一点喘息,三方都觉得自己赚了。

最妙的是会员体系。

名字起得温柔——“运动生活家”,听着像小区里的晨跑群,其实后台跑的是算法:AR试衣记下你的肩宽,AI顾问算出你的步频,下次推鞋直接避开你讨厌的橙色。

复购率飙到58%,客单价抬升25%,数字冷冰冰,体验却像有个嘴碎老友:你刚想减肥,它就递上轻量跑鞋;你犹豫要不要加条羽绒裤,它一句“今天降温三度”把人拿捏得死死的。

技术做到最后,拼的原来是“懂你”。

有人担心:这么下血本,会不会赔本赚吆喝?

财报把话挑明:2023年四季度主品牌流水涨了一成多,专业运动线更是双位数,其中超级安踏门店贡献了大头。

利润没蒸发,只是换了张脸——以前靠高溢价,现在靠高周转;以前卖logo,现在卖“场景+技术+环保”的三件套。

消费者用脚投票,投给“花更少的钱,买更对的货”,顺便还能做环保,这买卖听着就顺耳。

说到底,安踏把三道墙一起拆了:功能与价格的墙、专业与大众的墙、线上与线下的墙。

墙外不是废墟,是一条早该有人修的缓坡——让想爬山的人不必先凑装备,让只想楼下遛弯的人也能摸一摸顶尖面料。

有人图实惠,有人追科技,有人看环保,各取所需,却走进同一家店。

运动品牌做到最后,拼的不再是谁能把logo做得更大,而是谁先把门槛削平,让“专业”两个字不再闪着刺眼光,而是像今天的气温,刚刚好。

来源:两小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