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三秋”生产进入关键期。鄄城县受连日阴雨影响,田间积水、土壤湿滑导致农机作业受阻,秋粮收获面临严峻挑战。全县以“抢”字为要,从机械调度、应急保障到烘干存储全链条发力,凝聚多方力量打响秋粮抢收“保卫战”。
当前“三秋”生产进入关键期。鄄城县受连日阴雨影响,田间积水、土壤湿滑导致农机作业受阻,秋粮收获面临严峻挑战。全县以“抢”字为要,从机械调度、应急保障到烘干存储全链条发力,凝聚多方力量打响秋粮抢收“保卫战”。
“我家种植了150多亩玉米,有20多亩被泡在水里,再不收就白费了。”凤凰镇种粮大户李金远的焦虑正是当地众多农户的真实写照。凤凰镇党委、政府迅速吹响“抢收集结号”,号召党员干部、志愿者与村民拧成一股绳,全员齐上阵。
凤凰镇精准施策、多线发力,先是优先调度适应性更强的履带式收割机,聚焦积水较浅地块分片作业,并同步组建“农机救援小分队”,及时拖拽清理深陷淤泥的机械。党员干部更是冲锋在前,蹚着过膝泥水深入地块,逐片查看玉米倒伏与积水情况,科学制定抢收顺序。志愿者则分组协作,一边帮农机手清理履带淤泥,保障机械运转,一边协助农户搬运收割后的玉米。村干部也通过大喇叭循环播报、微信群实时推送,传递天气信息,分享抢收经验,动员村民互帮互助,让抢收效率提得更高。
与此同时,彭楼镇以“多维联动”提速秋收,组建10支共150人的应急抢收队,储备塑料布、抽水机等物资2000余件,筑牢“安全屏障”;针对农户技术困惑,通过村广播、微信群每日推送抢收技巧,邀农技人员录制短视频讲解湿粮暂存方法,帮农户规避风险。为“不漏一户、不落一块”,镇农办分片摸排未收地块建台账,明确包保人“挂图作战”。考虑到农机是关键,该镇主动对接周边履带式收割机资源,设立24小时农机热线,解决调度维修难题。组织机械清淤疏通12条沟渠,排积水30余处,为农机作业扫清障碍。面对湿粮存储困扰,彭楼镇启用2处烘干点,日烘粮食100吨,并对接3家收粮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现“收割—烘干—销售”无缝衔接。
同样面对持续阴雨的考验,陈王街道迅速制定“三秋”生产工作方案,全员下沉一线解难题。针对地块积水,协调挖掘机疏通沟渠、抽水泵排水,快速恢复农机作业条件;针对湿粮存储,开放村级道路、公共晾晒区供农户摊晒,同步对接烘干资源降低霉变风险。
秋收工作既要“收得快”,更要“运得出”。大埝镇聚焦“道路畅通”这一关键环节精准破局,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持续降雨导致大埝镇家斜李村农田道路泥泞不堪,玉米收割后无法及时运出。该村党支部迅速行动,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另一方面动员40余名党员、村民代表及志愿者组成修路队伍,对村东200余米重点农田道路进行改造,先清理道路积水与淤泥,再铺设煤矸石压实平整,原本泥泞的“难行路”很快变成了畅通的“丰收路”。
鄄城县“三秋”生产紧急调度会议召开后,阎什镇迅速行动,以“抢时间、排积水、保秋收”为核心,全面推进农田积水排除与“三秋”生产工作。该镇第一时间组建专项工作组,逐地块查看积水情况、沟渠畅通度及秋收进度,现场研判解决问题。通过调配抽水泵、挖掘机等机械,组织人力协作,短时间便消除低洼积水3处,疏通竹节沟7条。
从田间机械轰鸣到26处烘干房运转,从党员冲锋到农技指导,鄄城县上下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菏泽日报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
来源:中国菏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