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阳泉坐落在山西东部,辖两县三区一开发区,面积4559平方公里,2024年底常住人口128.48万。这座被称作“中共创建第一城”的城市,曾因煤与铁路崛起,有过“小上海”的荣光,如今仍是晋冀要衡,距太原、石家庄均仅100公里。作为老牌工业城,它手握102亿吨优质无
阳泉坐落在山西东部,辖两县三区一开发区,面积4559平方公里,2024年底常住人口128.48万。这座被称作“中共创建第一城”的城市,曾因煤与铁路崛起,有过“小上海”的荣光,如今仍是晋冀要衡,距太原、石家庄均仅100公里。作为老牌工业城,它手握102亿吨优质无烟煤和7.1亿吨铝矾土资源,更靠着百度智算中心、刘慈欣科幻IP焕发新活力,正从资源依赖向多元发展转型。
一、交通路网:内外联通的“动脉升级战”
(一)对外大通道:打破时空边界
1. 太旧高速改扩建攻坚
这条连接京津冀与山西中部的交通命脉,2026年正处在建设关键期。阳泉段全力推进用地征拆和基础施工,全线将从双向四车道扩为八车道,采用“改线新建+局部拼宽”模式。等2028年完工后,年通行能力能提升40%,从阳泉到太原、石家庄的车程有望再缩短10分钟,货运司机跑一趟能省不少时间。
2. 国道307线新建工程冲刺
总投资48.6亿的坡头至榆次段项目,2026年已进入桥梁架设密集期。全线60多公里双向四车道,要跨过石太铁路7次,光互通就建5个,还配套服务区和收费站。这种BOT模式虽由企业垫资建设,但建成后将成为阳泉对接晋中乃至陕西的新通道,货运成本预计能降15%。
(二)市域微循环:织密民生路网
1.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提质
2026年的重点是把“路”变成“风景带”。11个驿站、9个营地和9个观景台已基本建成,充电设施间距控制在50公里内,5G信号覆盖12处重点路段 。开车走这条线,既能停下车赏太行风光,又能随时给新能源车补电,智慧化出行体验拉满。
2. 农村公路再升级
新一轮提升行动正在推进,2026年计划完成20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不少原先坑洼的山路换成了沥青路,村里的农产品拉到县城能少颠簸1小时,周末城里人选这条路上山露营也更方便。
二、产业转型:老工业城的“新引擎锻造”
(一)传统产业“绿色蝶变”
1. 铝产业再上台阶
盂县经开区的华阳集团电解铝项目正冲刺2026年6月投产。这个总投资百亿级的工程,一期39.4万吨产能采用国际领先的600KA电解槽技术,投产后年产值能超百亿,阳泉电解铝总产能将接近63万吨,向“铝镁精深加工百亿集群”再迈一步。
2. 新能源项目加速落地
平定县中航储能电站进入设备安装阶段,150亩场地里正吊装200个储能一体柜,总容量达1000MWh,相当于建了个“巨型城市电池”。加上盂县100MW光伏项目并网推进,2026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有望突破50%,彻底改变“靠煤发电”的旧印象。
(二)新兴产业“破圈生长”
1. 晋创谷初步建成
这个规划24平方公里的创新园区,2026年已入驻科技型企业80多家,建成20个研发平台,推广转化100项科技成果的目标即将达成 。园区里的智算中心正升级,液体冷却技术让能源利用效率提升30%,能为自动驾驶、人工智能企业提供算力支持。
2. 循环经济成气候
盂县的瑞达废活性炭再生项目、东大土壤调理剂项目已稳定运行,年处理3万吨废活性炭和50万吨土壤改良材料,把工业废料变成“香饽饽” 。加上全市推进的大宗固废利用项目,2026年环保产业营收预计突破50亿。
三、民生工程:看得见的“幸福升级”
(一)安居环境提质
1. 排水防涝工程竣工
盂县投资2.495亿的排水项目2026年全面完工,68.81公里新管道像“毛细血管”遍布县城,下雨时雨水能快速排入乌河,老城区再也不怕“看海”了 。市区的老旧管网改造也同步推进,30公里管道更换后,汛期积水点减少80%。
2. 公共空间扩容
万达对面的停车场和小公园已建成投用,新增200个车位缓解了商圈停车难,公园种了20多种花草,配备休闲长椅,周边居民饭后散步有了好去处。全市2026年还新建了3个社区口袋公园,每个都配了健身器材,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锻炼。
(二)公共服务升级
1. 医疗设施补短板
盂县人民医院新楼已投入使用,2.9万平方米的住院楼里有标准化病房和感染病区,县域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一倍 。市区的新建污水处理厂也正式运行,每天处理8万吨污水,让白羊墅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娘子关泉水更清澈了。
2. 教育配套跟进
生态新城中小学进入装修收尾,2026年9月就能招生,新增3000个学位,缓解新区入学压力。学校配了智慧教室和室内体育馆,硬件水平在全市排前列。
四、文旅融合:城市名片的“焕新密码”
(一)景区提质攻坚
1. 龙头景区升级
娘子关5A创建进入冲刺阶段,新建的游客中心配了智能导览系统,瀑布景区的步道换成了防滑材质,还打造了“夜游娘子关”灯光秀。藏山景区的历史展馆正在扩建,新增200件文物展品,讲好“赵氏孤儿”的故事。
2. 工业遗产活化
三矿工业遗产园区改造完成,老旧煤矿设备变成了景观雕塑,废弃厂房改造成了科幻主题展厅,呼应“刘慈欣故乡”的IP。百团大战遗址公园新馆也在筹建,将推出抗战专题展,擦亮“红色名片” 。
(二)文旅服务升级
1. 智慧平台上线
全市文旅信息服务平台2026年正式运行,手机上就能查景点人流、订民宿、找美食,还能生成个性化旅游路线。太行一号公路沿线的驿站都接入了平台,游客能实时查询充电桩使用情况。
2. 业态融合出新
不少乡村搞起了“民宿+采摘”,盂县的大汖古村新增10家精品民宿,秋天摘柿子、冬天看雪景成了特色体验。市区还举办了科幻文化周,结合IP推出文创产品,吸引年轻人打卡,2026年上半年游客量同比增长40%。
五、项目推进:背后的“阳泉速度”密码
(一)机制保障给力
全市推行“四全工作法”,每个重点项目都有专人包联,从前期手续到施工进度全程跟进。盂县的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能达到75%,靠的就是“一站式”服务,企业不用来回跑部门,手续办理时间缩短一半 。
(二)资金保障到位
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2026年到位资金超80亿,重点支持交通和民生项目。晋创谷还设立了5亿创新基金,帮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这种“向上争取+自主筹措”的模式,让项目有钱干事、加速推进。
看着工地上的塔吊转动,看着新修的公路通车,看着公园绿地多了起来,阳泉的2026年藏着太多惊喜。这座老工业城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是用一个个实打实的项目,拼出了转型的加速度,也拼出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文章声明】文章信息取材网络经深度整理汇编而成。受网络信息更新延迟与创作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细节疏漏或进度表述偏差,恳请谅解和指正。文章仅作参考交流!!!期待与您共话阳泉城市建设发展!
来源:建客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