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上海的朋友们估计都听说了,新一轮病毒“攻势”袭来,阳性人群明显增加,最高峰的时候儿科门诊队伍都拐了两个弯。
最近,上海的朋友们估计都听说了,新一轮病毒“攻势”袭来,阳性人群明显增加,最高峰的时候儿科门诊队伍都拐了两个弯。
家长一边抱着娃,一边在微信群里互通消息上海阳性确诊人数上升!儿科已开始排队,有人一家老小全部感染...这些症状迅速就医→“我们全家都中招了,你家怎么样?”
不少网友晒出“中招图鉴”,有人拍着胸脯说自己撑过了,也有人发愁孩子反复咳嗽,吃药半月没见起色。
儿科门诊日常本身就热闹,这几天就更像春运窗口。有孩子高烧不退,家长一看体温表直接慌了神。
也有家里大人小孩全员感染,宛如疫情初期那阵阵“攻势”再现。
这一次,发热、咳嗽、喉咙痛、浑身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有娃的家庭都忙起来,姨妈妈妈们赶紧召集家族会议,制定低烧、高烧应对方案,怕是整个社区门口的药店退烧药销量都翻倍了。
面对这种突发状况,家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尤其要留心。每年秋冬季节,上海一到气温大降,病毒就爱扎堆。
“早上还好好的,中午就开始发烧”,这类情况成为楼下邻居吐槽的新主题。
吸取这两年的经验,大家都明白一件事——不能只想着“扛一扛”,真遇到持续高烧、剧烈咳嗽,还是得第一时间去医院。
小孩子抵抗力偏弱,老人基础病也多,稍有拖延可能让原本的小毛病变大问题。
有人还总结出了经验:家里常备感冒药、退烧贴、电解质水,关键时候能顶用。
不过,也有医生提醒,盲目用药不可取,该看的医生就得看,不能指望“熬一熬”自己好。
最近医疗机构也都贴出了快速就医指南,建议出现高热不退、频繁呕吐、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尽快前往医院。
尤其是婴幼儿和高龄老人,别把病拖成“急救新闻”。
这波病毒虽然传播猛,但多数人症状较轻。街坊邻居聊起新阳性,说到底还是需要合理安排。
不少家庭分房睡、小区门口测温、饭桌上消毒喷雾成标配。
上海人的生活抗疫智慧又多了一层,大家互相打气,“今年再苦再难,健康最重要!”
最后,小区群里流传一句话:“阳了不可怕,稳住最重要!”
只要出现异常症状,尤其是持续发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别犹豫,医院直接走起。
养生党们优先关注身体,平安度秋冬,不添麻烦才是硬道理!
来源:迪姐聊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