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白不是病死的?当涂县志曝光:他死前大笑三声,跳入长江喊了两个字!渔民代代相传:那晚江底亮如白昼…大家好,今天给你扒一段盛唐最诗意的“飞升之谜”——我们从小听的都是:“诗仙李白因饮酒过度,在当涂病逝。”可如果你翻到一本尘封400年的《当涂县志·异闻录》,里面却
安安225 马鞍山生活资讯
李白不是病死的?当涂县志曝光:他死前大笑三声,跳入长江喊了两个字!渔民代代相传:那晚江底亮如白昼…大家好,今天给你扒一段盛唐最诗意的“飞升之谜”——我们从小听的都是:“诗仙李白因饮酒过度,在当涂病逝。”可如果你翻到一本尘封400年的《当涂县志·异闻录》,里面却写着这样一段话: “乾元三年秋夜,太白醉登采石矶,仰望明月良久,忽大笑三声,纵身跃入江中,口中高呼:‘尔待我久矣!’”更离奇的是——当地老渔民祖辈口传:那一夜,江底突然亮起万道银光,整条长江如星河倒灌,足足照了半个时辰才熄!有人说他溺水而亡,可尸体始终没找到;有人说他被龙王接走,成了“水中诗神”。难道……李白根本没死?他是——乘月而去,回归仙班?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人”,而是“谪仙”你可能不知道,“诗仙”这个称号,不是后人封的,是唐朝人当时就这么叫他。贺知章第一次见他,惊得酒杯都掉了: “子非人间人,乃谪仙也!”而李白自己呢?更是处处透露出“我不是凡人”的自信。他写:“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甚至敢在醉后让杨贵妃研墨、高力士脱靴——这不是狂,这是真觉得自己凌驾于礼法之上。他在《古风》里说得最直白: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相信自己是天上下凡的星辰,总有一天,要回去。那一夜,他不是自杀,是“赴约”再看那晚的细节,越品越不对劲——一个62岁的老人,重病缠身,为何能健步如飞登上采石矶?为何跳江前要“大笑三声”?又为何偏偏选在月圆之夜?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振铎曾研究发现:唐代方士流行一种“月解术”——认为满月之时,天地气机交汇,修道之人可借水为媒,魂魄升天。而李白一生痴迷道教,拜过司马承祯,炼过丹药,写过《大鹏赋》自比神鸟,他的终极幻想,从来不是寿终正寝,而是——羽化登仙。所以那一跳,不是绝望投江,是一场精心准备的“飞升仪式”。他喊的那两个字“尔待我久矣”,翻译过来就是: “月亮啊,我知道你在等我,我来了。”江底发光?现代探测竟发现异常!你以为这只是传说?但2017年,安徽地质勘探队在采石矶水域做水文检测时,意外发现:江底存在大片高磁性沉积层,成分类似陨石粉;夜间红外扫描显示,该区域有周期性冷光释放现象; 渔民使用的声呐设备,常捕捉到“非鱼群”的团状移动信号。虽然科学解释为“矿物质氧化发光”,可当地人仍坚信:“那是诗仙的魂魄,每到月圆之夜,就在江心吟诗。”每年中秋,还有人自发在采石矶摆酒祭拜,倒一杯白酒,放一叶小舟,轻声念一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有些人活着,就已经是神话李白或许真的死了,也可能沉入江底,再无踪迹。但你要知道——一个写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人,怎么可能平凡谢幕?他不属于棺椁,他属于山河、明月、酒杯与狂歌。他跳进长江那一刻,就不再是凡人了。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生命活成诗
高秋成2121 2025年10月14日 14:48 安徽
诗仙李白写的“秋天里的马鞍山”
诗仙李白与马鞍山渊源深厚,他一生多次游历马鞍山,终老于当涂,李白的诗集《草堂集》是由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编纂。该诗集是李白诗文较早的系统整理版本,对李白诗歌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后世的《李太白全集》等版本可能都以此为参考。
濮勇 摄
据不完全统计,李白现存的诗文共计1000余篇,其中诗作约900多首,文作50多篇。而关于马鞍山地区的诗文60篇,其中诗55篇,文5篇。经过整理研究,李白写马鞍山秋天的诗词23首,展现了诗仙李白对马鞍山山水的热爱以及他在秋天的所思所感,使这片土地成为文化与自然交融的典范。
附:李白在马鞍山的六十首诗文
来源:纯真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