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接连发布两份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明确划定“一滴血原则”——只要含有超过0.1%的中国稀土成分即受管制。
关税大棒挥得忙,军事底牌袖里藏;雷声震天雨点小,只因东风压西风。
稀土封喉:现代版的“围魏救赵”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接连发布两份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明确划定“一滴血原则”——只要含有超过0.1%的中国稀土成分即受管制。
这一招直击美国军事工业的“七寸”。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攻其必救”,中国选择的正是美国军事体系中最脆弱的环节。
美国军方武器系统中四分之三的关键部件依赖中国稀土供应。从F-35战斗机的发动机到“宙斯盾”系统的雷达,从精确制导导弹到太空侦察卫星,稀土元素如同现代军事科技的“血液”。中方此次出手,恰似战国时期孙膑“围魏救赵”的现代演绎——不直接对抗军事力量,而是直指其命脉所在。
关税迷阵:虚张声势的“纸老虎”
回顾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上演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变脸戏法:4月2日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4月9日宣布暂停90天,4月11日豁免部分产品,4月13日又改口称豁免只是“暂时的”。
这种反复无常,恰似《三国演义》中曹操“鸡肋”故事的现代翻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中美关税角逐最终以中国将美国输华商品关税升至125%告一段落,中国海关总署更意味深长地表示:“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此话犹如现代版“空城计”,表面退让实则亮出底牌——中国市场已强大到无惧关税威胁。这正应了那句俗语:“黔驴技穷”,当美国发现关税牌失效时,其战略困境暴露无遗。
铁甲横空:福建舰的“硬实力”宣言
2025年9月,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迎来历史性时刻:歼-15T重型舰载战斗机、歼-35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和空警-600舰载预警机三款核心机型成功完成首次电磁弹射起飞与拦阻着舰。
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航母正式迈入“全甲板攻击”时代。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犹如古代诸葛连弩的现代升级版,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持续、密集的空中打击力量。
与此同时,2025年10月1日,中国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钢铁风暴-2025”实兵演习中,首次公开展示了由人工智能指挥的营级合成作战单元。这一突破意味着中国在军事智能化领域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超越。
军事威慑:美国难以打出的“王牌”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折腾,却始终不敢打出“军事牌”,根源在于中美军事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五角大楼2025年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承认,在西太平洋地区,中国的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已经形成“战略平衡”。报告中特别提到,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统和反卫星能力已经对美国传统的军事优势构成挑战。
这让人想起战国时期苏秦的“合纵”之策——当一方实力足够强大时,自然能够形成威慑,使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在2025年9月的报告中直言:“在距离中国海岸线1000海里的范围内,美军的传统优势正在消失。”
思想战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虽然美国在军事上难以对中国形成有效威慑,但其转而加大了在思想、文化、生物等领域的渗透力度。这正应了《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当硬实力无法取胜时,软实力的侵蚀便成为首选。
2025年8月,中国国家安全部门披露的系列案件显示,境外势力通过文化输出、教育交流、媒体影响等多种渠道,试图影响中国的年轻一代。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渗透,其危害不亚于直接的军事冲突。
与此同时,在生物安全领域,美国在亚太地区设立的生物实验室数量在过去五年间增加了三倍。这些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和安全监管都存在严重隐患,犹如特洛伊木马,潜伏在地区安全的防线之内。
战略定力:中国式的“以静制动”
面对美国的全方位围堵,中国展现出惊人的战略定力。这种定力源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也源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
如同下围棋,中国不在一城一池上与对手纠缠,而是着眼全局,布局关键点位。从稀土管制到航母建设,从人工智能到量子通信,中国在关乎未来竞争的核心领域稳步推进。
这种战略恰如古代名将李牧守边的智慧——不急于一时的胜负,而是通过扎实的积累和准备,在关键时刻一举定乾坤。2025年9月,中国与俄罗斯、伊朗等国在阿曼湾举行的“和平使命-2025”联合演习,就是这种战略自信的体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美国的关税牌已经露出疲态,军事牌又力不从心。而中国,正如一艘装备精良的巨轮,在经历了风浪的考验后,正向着更深更广的海洋稳健航行。
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不再是被动应对的棋手,而是正在成为制定游戏规则的强者。美国手中那张最想打出的“军事牌”,恐怕将永远被按在牌桌之上,再无出手之日。
来源:国民刀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