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区的烟柳公园作为 “绿色客厅”,是市民休闲散步、放松身心的重要场所。然而,不少市民反映,公园内广场舞音乐、流动音响、卡拉OK等噪音问题日益突出,原本宁静的 “城市绿肺” 逐渐变成 “噪音重灾区”。10日下午,贵池区社会工作部、秋浦街道办事处、辖区城管、志愿者
城区的烟柳公园作为 “绿色客厅”,是市民休闲散步、放松身心的重要场所。然而,不少市民反映,公园内广场舞音乐、流动音响、卡拉OK等噪音问题日益突出,原本宁静的 “城市绿肺” 逐渐变成 “噪音重灾区”。10日下午,贵池区社会工作部、秋浦街道办事处、辖区城管、志愿者等部门,在公园内开展 “公园宁静守护行动”,旨在规范公园噪音行为,还给市民一个安静舒适的休闲环境。
公园噪音扰民心,市民吐槽 “休闲变遭罪”
“每天早上七点不到,公园广场上的广场舞音乐就准时响起,声音大到关着窗户都能听见,想睡个懒觉都难。” 家住市人民公园附近的市民王女士无奈地说。除了广场舞噪音,儿童游乐区的喧闹声、还有高声唱戏的爱好者,让不少前来放松的市民倍感困扰。“本来想带着老人来公园晒晒太阳、安静聊聊天,结果噪音太大,说话都得靠喊,坐了不到半小时就走了。” 市民李先生摇着头说。
据值班人员讲“公园噪音问题影响休闲体验”,其中广场舞音乐、流动音响、卡拉OK音响成为市民反映最强烈的三大噪音来源。
多举措精准治噪,划定 “宁静区域”+“噪音管控时段”
针对公园噪音乱象,“公园宁静守护行动” 明确了多项具体治理措施,从 “划定区域、管控时段、规范行为” 三方面入手,精准解决公园噪音问题。
在区域划分上,公园将明确划定 “宁静区域” 和 “活动区域”。“宁静区域” 主要包括公园内的休憩步道、观景平台、读书角等区域,禁止开展任何产生噪音的活动,实时噪音值需控制在 55 分贝以下;“活动区域” 则设置在公园边缘或远离居民区的位置,允许开展广场舞、健身操等集体活动,但需遵守噪音管控要求。在时段管控方面,规定公园内集体文体活动(如广场舞、合唱等)的时间为上午 8:30-11:00、下午 15:00-17:30、晚上 19:00-21:00,其余时段禁止开展此类活动;儿童游乐设施运行时间不得超过晚上 20:00,且需采取降噪措施;严禁使用高音喇叭,宣传音量不得影响周边居民。
倡导文明游园,把服务定格为工作目标、共护公园宁静
“公园是大家共同的休闲空间,守护宁静需要每一位居民的参与。” 项目组在目标制定中,就把服务为工作目标,在巡查劝导中为需要的人群提供开水,帮助调试设备。倡导居民 “文明游园公约”开展集体活动时主动控制音量,使用低音设备或佩戴耳机;家长引导孩子在游乐区保持适当音量,不追逐喧哗;居民在公园内轻声交谈,不随地大声叫卖或播放音乐;遇到噪音扰民行为时,文明劝导,共同维护公园秩序。
为提高市民参与度,还将开展 “宁静公园志愿者” 招募活动,组织志愿者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噪音劝导、文明宣传等服务;同时开设 “公园噪音举报通道”,市民可通过公园服务热线、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实时举报噪音问题,管理单位将在 15 分钟内派人到场处置。
“希望通过这次行动,让公园重新回归‘宁静休闲’的本质。” 项目组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定期对公园噪音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居民反馈优化管控措施,并将 “公园宁静守护” 纳入长效管理机制,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公园中享受静谧时光,感受城市绿色空间的美好。
来源:青年谈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