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龟山镇锚定茶产业发展核心,以“品牌强基、文旅融合、主体聚力、流量赋能、服务提质”五大战略为抓手,将茶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成功实现游客流量向经济收益的高效转化。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龟山岩绿”线上线下销量达2500吨,茶文
龟山镇:以茶为媒 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近年来,龟山镇锚定茶产业发展核心,以“品牌强基、文旅融合、主体聚力、流量赋能、服务提质”五大战略为抓手,将茶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成功实现游客流量向经济收益的高效转化。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龟山岩绿”线上线下销量达2500吨,茶文旅综合收入近5亿元,走出了一条以茶兴镇、以旅富民的特色发展之路。
品牌强基:唤醒“龟山岩绿”沉睡价值
龟山镇坐拥3万亩高山有机茶园,依托“龟山岩绿”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卓越品质,通过三重举措激活品牌潜能,让百年名茶焕发新活力。
深挖历史,厚植文化根基。“龟山岩绿”名头响亮,1980年获评全国五大名茶,2012年拿下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4年跻身首批“湖北老字号”。唐太宗“龟涎煮龟茶,天下第一家”的赞誉、董必武“此山潜宝物,前进莫踌躇”的题字,为品牌注入独特文化基因。为让这份底蕴被更多人知晓,龟山镇建起茶文化展示馆,连续举办茶文化节、摄影大赛、斗茶大赛,让消费者在品味茶香的同时,读懂茶叶背后的历史传承。
科技赋能,严守品质标准。龟山镇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培育出“鄂茶一号”新品种,不仅抗病害能力显著增强,产量也大幅提升,每亩茶园为茶农增收超5000元,目前全镇已改扩种超万亩。同时,制定从种植到加工的28项标准化流程,由龙头企业金利峰公司牵头规范百家茶叶作坊,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75%,让每一片茶叶都经得起品质考验。
荣誉加持,扩大品牌影响。凭借过硬品质,“龟山岩绿”屡获殊荣,先后斩获“楚茶杯”银奖、豫鄂斗茶“茶王”称号。今年4月,在京地标春茶推介会上,其栗香混兰香的独特风味圈粉无数,现场签下500万元订单;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农交会上,又获评“最受欢迎产品奖”,登上全国农产品最高舞台。如今,“龟山岩绿”高端茶以4000元/公斤价格预售,品牌价值跃升至5.63亿元。
文旅融合:打造“茶 + N”多元体验
以茶为核心、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龟山镇打破产业壁垒,深耕“茶叶+文化”“茶叶+旅游”“茶叶+节会”模式,推动产业从“卖茶叶”向“卖风景”“卖体验”升级。
茶旅联动,解锁沉浸玩法。依托3万亩生态茶园,打造“采茶—制茶 —品茶”全流程体验项目。春日里,金黄油菜花海与翠绿茶园相映成趣,吸引武汉等周边城市游客慕名而来。中秋期间,东垸村举办“古村晒秋・金色东垸”摄影大赛,还推出“嫦娥”送月饼、魔术小丑互动、手风琴伴秋日饮品等活动,让古村洋溢着古今交融的休闲氛围。
四季主题,丰富产品内涵。位于熊家铺的齐家山居,是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项目、黄冈十佳旅游民宿。这里按四季特色设计54个周末主题活动:春季采春茶、挖野菜、赏杜鹃;夏季开茶园夏令营、玩山泉游泳;秋季打板栗、摘柿子、采野菊;冬季赏红叶、办冬令营、观雪景,全年游客络绎不绝,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节会造势,引爆市场热度。策划举办长寿湖公园“村BA” 篮球赛、斗茶大赛等特色活动,吸引线上线下超30万人次参与,仅斗茶大赛期间,“龟山岩绿”单场直播销售额就突破20万元。同时,将节会与非遗展示、民俗表演结合,打造“龟山春茶开采节”“灵秀龟山摄影大赛” 等IP活动,让节会成为展示茶乡魅力、促进产销对接的重要平台。
主体聚力:汇聚产业发展合力
市场主体是茶文旅融合的中坚力量。龟山镇通过龙头引领、全民参与、业态创新,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的市场发展格局,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龙头带动,树立行业标杆。重点培育上河金利峰等骨干茶企,支持其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与熊家铺茶叶市场,年交易额超5000万元。“标准化种植让茶叶品质大幅提升,茶多酚含量提高12%,氨基酸增加8%,以前‘论筐卖’,现在‘按克争’!” 金利峰公司负责人袁显峰展示质检报告时介绍,2025年春茶季,公司就为茶农兑现收购款500余万元,生产干茶近7万斤。
全民参与,激活乡村活力。依托龟峰山5A景区,龟山镇用多彩旅游路串联起沿途十余个美丽乡村,实现“游客消费进山、山货进城”。磨子山村璞然茶厂将生产车间与文旅馆结合,游客可亲手采茶、炒茶;东垸村成了城市人寻乡愁的好去处,周末常有武汉、孝感游客来此体验制茶,带走包装精美的“龟山岩绿”。“国庆几天,光卖红薯等特产就赚了3000多元!” 村民的笑容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业态创新,拓展消费场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 旅游六要素,龟山镇引入信安国融公司运营东垸村景区,按季节举办油菜花艺术节、清凉奇妙夜、晒秋、传统民俗体验等活动,吸引武汉、川渝、长三角等地游客,带动银发游、寻根游、研学游、一日游热度飙升。今年五一单日游客破万,国庆七天接待超2万人次,全年预计突破20万人次。
流量赋能:打通“双向奔赴”通道
让流量变销量、游客变“宣传员”,龟山镇通过线上引流、线下聚客、物流保畅,实现游客与山货的 “双向奔赴”,让茶旅收益惠及千家万户。
沉浸体验,激活农耕价值。今年国庆期间,东垸村以“晒秋” 为主题举办沉浸式秋游活动,金黄玉米、火红辣椒、饱满芝麻铺满晒场,构成绚丽的秋收画卷。游客在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带动农产品消费,为古村落注入新活力。“孩子第一次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这种体验比课本生动多了!” 武汉游客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体验活动的价值。
多渠道引流,带动增收致富。东垸村巧借资源引流:依托高校资源,吸引武大等10余所高校1000余名师生开展研学游;凭借红色文化,带动大悟等周边县市2000余名游客来访;通过多彩旅游路,吸引城区及周边乡镇3万余人参与亲子游、一日游;借力景区优势,拉动5万余人开展寻根游、赏花游、银发游。人流带来现金流,去年东垸村集体增收2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4000元。
物流提速,助力山货出山。投资500万元建设“五站合一”综合物流站,引入6家快递企业实现统仓共配,让27个村“村村通快递”。如今,物流成本降低30%,茶叶等山货48小时可直达武汉、合肥等城市,单日最高发货千余件,出山效率提升70%。“以前寄茶要跑12公里到镇上,运费贵还得等三天,现在村里就能发,又快又便宜!” 熊家铺村茶农陈大姐的话,道出了物流改善带来的便利。
服务提质:筑牢发展保障基石
优质服务是茶文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龟山镇从基础设施、服务规范、智慧赋能三方面入手,为游客打造安心、舒心、暖心的旅游环境。
规范服务,增强满意度。制定民宿经营、餐饮服务、导游讲解等地方标准,开展茶艺展示、应急处置等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建立游客投诉快速响应机制,通过线上留言、现场意见箱等渠道收集反馈,及时解决问题,让游客玩得放心。
智慧赋能,提升便捷度。整合应急、公安、防火等摄像头组建镇村“小天网”,搭配无人机巡逻,构建全域旅游监控网络。及时发布旅游信息、交通指南,在四、五月旅游旺季高效调度交通、引导游客,让出行更便捷。
如今的龟山镇,“消费进山、山货出山”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进山游客带来消费活力,还通过社交平台成为茶乡“宣传员”;出山山货凭借品质赢得市场,进一步打响龟山品牌。未来,龟山镇将继续以茶为媒,深耕文旅融合,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强镇的产业优势,绘就乡村振兴的更美画卷。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