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被业内认为是“特斯拉劲敌”的极星汽车(Polestar),已关闭了其国内仅剩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该店位于上海前滩L+Plaza。
10月13日,据蓝鲸新闻报道,曾经被业内认为是“特斯拉劲敌”的极星汽车(Polestar),已关闭了其国内仅剩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该店位于上海前滩L+Plaza。
极星中国方面对此回应称,极星正在战略性地调整在华业务模式,以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虽然暂时关闭了上海的门店,但极星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均不受影响,车主的权益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另据极星汽车官方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主要采取线上销售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等数字渠道了解产品信息并完成购车流程。
曾被认为是“特斯拉劲敌”
如今股价已跌超90%
极星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典的电动汽车品牌,该公司由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两大车企“豪门”于2017年成立。因此,作为“车圈顶级富二代”的极星一度被业内认为是“特斯拉的有力竞争对手”。
2019年8月,极星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同年10月17日,全球首家Polestar极星空间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开业。2020年9月,Polestar极星正式宣布极星Precept (Polestar Precept)将投入量产,并将在中国的全新生产基地制造。
2022年6月24日,极星和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Gores Guggenheim 宣布完成企业合并后,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并将公司名由Gores Guggenheim,Inc.变更为Polestar Automotive Holding Uk Plc,以新的股票代码 "PSNY" 开始交易。同年6月29日,极星Polestar在纳斯达克敲响了开市钟,正式挂牌上市。上市之初,极星总市值一度高达276.29亿美元。
“Polestar极星定价高,但产品力没有体现出核心竞争优势,也没有自己的电动车平台,只能在沃尔沃电动车研发的基础上去开发,至于现在流行的智能化功能也没有明显的竞争点。目前销量这么少,即便是上市,股价也会一路下跌,恐难乐观。”极星上市前夕,一位知情人士这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一语成谶。由于产品定位和价格策略摇摆不定,曾对标特斯拉的极星近年来推出的多款车型均遭遇市场滑铁卢。
2019年4月12日,极星Polestar 1在上海车展前夕上市,定位为限量超跑,中国配额每年100台,售价高达145万元。但在短短一年后的2020年7月22日,极星Polestar 2上市,首发版41.8万元,次月下调价格至29.8万元,虽然这是走量车型,但依旧给消费者留下了“价格腰斩”的印象。
2023年11月16日,极星推出重返30万元级别的“最后一搏”车型Polestar 4,定价29.99万元起,但没有搭载激光雷达,最后在2024年3月因销量低迷暂停中国产线,仅靠库存维持。
极星股价也一路震荡下行,截至发稿已跌至不到1美元,较上市初期跌超90%。总市值仅剩18.67亿美元,超过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0亿元)市值灰飞烟灭。
上半年在华销量仅69辆
管理团队持续动荡
早在2023年5月,极星就公开表示,正在加强对成本管理的关注,包括冻结全球招聘并裁员10%。今年2月,极星科技就被曝出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直营渠道成为削减重点。
据新黄河报道,彼时,一位接近极星科技的人士透露,“这是最后一波裁员,全员撤退,还剩一些售后人员扫尾。”
与此同时,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管理团队也一直未能稳定,8年以来已历经7位中国区掌舵人。近半年来,极星汽车全球管理团队更是几乎全员“大换血”,CEO、CFO再到COO,全球高管团队全面换人。
战略调整的背后是其在华销售数据的持续低迷,2025年上半年,极星在华累计销量仅为69辆;其中,4月和5月交付量为零,6月仅售出6辆。
不过,与中国市场惨淡形成鲜明对比是,极星在全球其他市场保持增长势头。2025年上半年,其全球销量突破3万辆,同比增长51.1%。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极星在全球零售销量达14192辆,同比增长13%;前九个月累计零售销量约44482辆,增幅达36%。其中,Polestar 2全球累计销量已达约37.3万辆,Polestar 4累计销量超过23.1万辆。
(声明:文章内容 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校对|陈柯名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蓝鲸新闻、界面新闻、新黄河、每经网此前报道、公开资料等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