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秋之后早晚温差加大,一些病毒开始活跃,合胞病毒感染等疾病也开始袭扰孩子。医生提醒,平日里抵抗力差的孩子此时要格外注意。
入秋之后早晚温差加大,一些病毒开始活跃,合胞病毒感染等疾病也开始袭扰孩子。医生提醒,平日里抵抗力差的孩子此时要格外注意。
近日
不少网友发文称
孩子中招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有孩子因此住进ICU
记者从上海市儿童医院获悉
近日因发热、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
前来急诊就医的儿童
比9月底高出了30%左右
而近期呼吸科病房里阳性率首位的
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患儿中最小的才1个多月
医生介绍
前天接诊到一例
5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小患者
一问发现家中外婆、妈妈等
也都有感染症状
近日,昆明市儿童医院也接诊了不少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患儿,数量较前期增加10%左右,其中年龄最小的仅有两个多月。
家长:“来医院之前有点咳嗽,在家吃了药效果不大,(来医院)被留下的原因是医生看了 (孩子)嘴巴是青紫色的。”
专家介绍
本轮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从立秋后病例开始增多
开学近两周有持续小幅上升态势
往年
它的流行期从10月中旬开始
今年流行期有较明显提前
从门诊病例来看
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孩子
大多为轻症
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1到2周内可痊愈
不过
6月龄以内早产儿
免疫力较弱的少部分患儿
感染后更容易出现中重度症状
严重时还可导致
肺炎、呼吸衰竭
脑炎等疾病,甚至死亡
昆明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 主任 李明:“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患儿还是以小婴儿为主。不过,我们也发现两三岁的孩子也会感染,但从比例上看,仍然是以小婴儿为主。比如说一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六个月以下的孩子,如果发展到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就会比较严重一些。”
医生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以及亲密接触(如拥抱、亲吻)等方式传播。感染初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包括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发热等,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极为相似。婴幼儿和老年人极易感染该种病毒,通常婴儿更易发生重症。
昆明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 主任 李明:“随着感染的进展,病毒会累及下呼吸道,引起肺炎、气管炎等症状,包括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所以,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婴儿,或者本身有一些基础疾病的小婴儿,如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或神经肌肉等方面有基础疾病的小婴儿,危害会更大一些,常常会引起比较严重的重症肺炎等情况。”
医生表示,当发现婴儿或者是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昆明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 主任 李明:“判断时,要看看他有没有咳嗽加重、呼吸增快,或者是一些喂养困难,比如进食时呛咳,或者晚上烦躁、睡不着觉,还有胸壁凹陷、口周发绀等缺氧症状。如果有这些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比如进行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通过这些检测,再结合临床表现和年龄,就可以判断他是不是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
医生介绍,目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专家强调,对于呼吸道病毒的有效预防,可以分为非药物防范和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非药物防范包括: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或肘部遮掩口鼻。不随意丢弃带有分泌物的纸巾。勤洗手和不聚集。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季节,婴幼儿应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区域,尤其是儿童密集区域。
北京儿童医院感染与病毒研究室主任 谢正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小孩儿一回家就赶紧抱抱亲亲,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可能带着病毒,只是没有症状。如果你有咽部不适,你最好戴着口罩去照顾你的宝宝,这样会比较安全一点。”
专家建议,在流行季节前或流行期间,尤其针对一岁以下婴儿,有基础疾病的高危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接种呼吸道合胞病毒预防单抗。
昆明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 主任 李明:“我们的治疗措施主要还是对症治疗,比如给他进行平喘雾化吸入,发热时给予相应的退热处理。那么从抗病毒的角度来讲,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干扰素。从预防的角度来讲,呼吸道合胞病毒现在还没有疫苗,不过有一个单克隆抗体,叫尼赛韦单抗,可以注射这种单克隆抗体,注射后可以有5个月的保护期。也就是说,注射后,小婴儿度过了5个月,也长大了,免疫功能也逐渐增强,那么就可以在这个时期避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
来源:8099999街头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