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今年的中美贸易摩擦,玉米这块真是闹得沸沸扬扬。中国进口美国玉米的量直线往下掉,上一个营销年度还好歹有273万吨,现在呢?基本归零了。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从今年1月开始,对中国的玉米出口就比去年同期少了85%。
说起今年的中美贸易摩擦,玉米这块真是闹得沸沸扬扬。中国进口美国玉米的量直线往下掉,上一个营销年度还好歹有273万吨,现在呢?基本归零了。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从今年1月开始,对中国的玉米出口就比去年同期少了85%。
为啥?关税壁垒一竖起来,中国自然得想想别的出路。巴西和阿根廷这些南美国家,玉米产量稳,价格也合适,采购合同签得飞起。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上半年从巴西进口的玉米量翻了好几倍,基本把缺口都补上了。这么一转手,不光稳住了国内饲料和食品链条,还让供应链多点选择,风险分散开来。
美国的农场主们开头是真有点慌。贸易战一打响,订单少了,库存堆着,价格也跟着晃荡。USDA的预测显示,今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总值才170亿美元,比去年跌了30%,比前年还低一半多。玉米首当其冲,本来中国是老大买家,现在一撤,市场就空了块儿。
华盛顿那些人赶紧推报告安慰,说整体农业出口还行,但谁都知道,这里面水分不小。毕竟,早先签的那些合同没法儿撕,今年收获的玉米里头,还有一部分得按老规矩发到中国去。
等到明年,新订单跟不上,那才叫真考验。农民们呢?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特朗普那套关税大棒,本意是护着本土产业,结果先砸了自己的脚。农业州那些票仓,本来就靠出口吃饭,现在一闹,怨声载道是肯定的。
不过,中国这步棋走得稳。转向南美,不光是玉米,棉花、大豆也跟着走。巴西的农场响应快,产量上去了,船队满负荷往太平洋跑。中国港口那边,卸货效率高,检验合格率也稳,很快就融进国内流通。这样的调整,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远打算。
贸易战,本质上就是互相掰手腕,中国有底气,因为自家生产也在上台阶。玉米自给率年年升,进口依赖降下来了。反观美国,靠着补贴和援助过日子,农民们盼着政府再撒钱,但那钱从哪儿来?纳税人买单呗。
去年底的谈判,本以为能松口气,结果关税照样儿咬着不放,中国自然得自保。东南亚那些国家看着热闹,也开始琢磨自己的小算盘,但中国这儿,早把路铺好了。
转眼看美国,美媒爱吹的牛,就是玉米出口和种植面积双双上台阶。6月初的数据,出口总量5154万吨,同比涨了27%。听起来亮堂堂的,今年种植面积预计9870万英亩,12年来头一遭。
USDA的9月报告更狠,直接把产量调到168.14亿蒲式耳,亩产186.7蒲式耳,也创纪录。农民们一看订单稳了,赶紧多撒种子,田里绿油油一片。为什么这么火?美媒一口咬定,是因为其他国家抢着买。中国不进货了,越南、印尼、泰国这些东南亚玩家跳出来,订单刷刷地来。日本和韩国也跟着加码,说是为平衡贸易逆差,顺带讨好华盛顿。
先说出口。USDA的预测,2025/26营销年度,美国玉米出口近30亿蒲式耳,增速不小。去哪儿了?墨西哥是老主顾,买得最多;东南亚新贵越南,2024/25年度就拿了110万吨,今年还想加码。印尼和泰国人口多,饲料需求旺,玉米一船船地拉过去。
亚洲那边,韩国和日本签了协议,关税优惠一开,进口量稳升。南美和欧洲也分了杯羹,哥伦比亚、欧盟都刷了存在感。美媒爱说,这叫市场多元化,中国一退,别人一涌而上,美国农业没吃亏。数据上呢?确实,整体出口值涨了15%,玉米价格跟着水涨船高。
种植扩容更来劲。6月底的Acreage报告,玉米播种面积9520万英亩,比去年多5%。8月一调,又加了210万英亩,到9730万。为什么农民敢这么干?订单在手,心不慌呗。种子公司忙不过来,卡车排队拉货,化肥撒得密。
伊利诺伊、艾奥瓦这些玉米带,产量预期高,农民算盘打得精:卖给东南亚,利润不比中国差。USDA还说,收获面积8870万英亩,1933年以来最多。亩产高,技术牛,基因改良加上精准农业,玉米秆子长得壮。美媒天天宣传,说贸易战没伤筋动骨,农民们笑呵呵地收割。
但细看数据,就不是那么美好了。出口涨的这27%,里头有老合同的存量,中国那部分没法儿退,明年收获后,新单子少了,效应就出来了。东南亚买得多,是真需求加政治牌。日本韩国签贸易协定,玉米进口是条件之一,特朗普那时候就爱拿农业州说事,选票在那儿呢。
越南印尼泰国,人口红利大,工业化快,饲料用量猛增,但他们也聪明,买美国玉米,顺带谈关税减免。总出口上去了,农民短期松口气,但长远看,依赖单一市场风险大。中国减购后,美国得四处找买家,成本不低。
再说种植,扩容是双刃剑。面积大了,产量爆了,价格就得压。9月期货一跌,农民卖粮时得掂量。USDA虽说乐观,但气象报告里头,干旱和洪水风险还在。农民们多播种,是赌市场稳,但万一补位国家变卦呢?东南亚需求是真,但波动大。
韩国日本稳定些,可他们也得平衡自家产业。美媒吹得欢,底下数据藏着猫腻:对华出口跌85%,总出口涨靠的是分散。农民日子好过点,但补贴还得要,政府援助计划又在酝酿。特朗普时代那套,关税战打得热闹,现在遗祸还在,农民成了夹心饼干。
补位这事儿,今年不光玉米,波音飞机也来了一出。4月,中国因贸易摩擦退了两架737 MAX,还停了所有波音交付。结果呢?马来西亚航空和印度航空立马接盘。吉隆坡和德里那边儿,合同签得麻利,41架本给中国客户的飞机,转手就飞了。
波音老板直说,找买家容易,中国一拒,东南亚和南亚就上钩。类似操作,去年底就试水,今年更熟门熟路。越南印尼泰国买玉米,日本韩国加单,动机明摆着:贸易谈判桌上,多买美国货,换关税松绑或协议优惠。
全球贸易这盘棋,越下越复杂。东南亚崛起快,人口基数大,工业和畜牧业拉动玉米需求。越南2025年进口美国玉米110万吨,印尼泰国跟着追。韩国日本,老盟友了,协议一签,进口配额上调。美媒爱说,这叫美国农业韧性强,中国减购等于给别人机会。
但中国这儿,采购多元化早布局了,巴西阿根廷稳供,国内产量也上。贸易战打到现在,美国出口虽稳,农民收入却没跟上。CNN报道,关税战让农业出口掉15%,供应链乱套。农民盼援助,特朗普团队又喊救济金,但那就是饮鸩止渴。
波音这单子,更直白。4月15日,中国政府叫停波音交付,零件也别想进。波音库存堆着,赶紧转卖。马来西亚5月接了首批,印度航空跟进,飞机一落地,就投入航线。分析师说,这稀罕事儿,中国退货,别人捡漏。
8月又有风声,中国和波音谈500架大单,但关税阴影还在。补位国家聪明,买飞机买玉米,都是谈判筹码。华盛顿那边儿,农业州选民乐了,票仓稳住,但长远看,这模式不可持续。
博弈加剧,贸易战没赢家。美国农民日子紧,出口靠补位,价格波动大。PIIE的报告,关税让美国增长掉0.23个百分点,明年更糟。中国稳扎稳打,减依赖,增自产。东南亚捡便宜,但也得防风险。全球玉米市场,流向变了,南美份额升,美国东奔西跑。波音订单转手,航空业也跟着晃。农民们卖粮,航空公司接机,都是贸易战的影子。
说到底,中国不买,美国得求着找买家。美媒吹种植规模空前,底气不足。补位是权宜,博弈才刚开始。长远看,谁笑到最后,得看谁供应链硬。
来源:小盒才露煎煎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