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新车市场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很多合资品牌在国内都“想通了”,面对中国新能源车的强势碾压,活着才是第一要务,于是纷纷放低身段,拥抱本土合作伙伴,推出了一批“含华量”极高的新车,大有“师华长技以制华”之势。
关注新车市场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很多合资品牌在国内都“想通了”,面对中国新能源车的强势碾压,活着才是第一要务,于是纷纷放低身段,拥抱本土合作伙伴,推出了一批“含华量”极高的新车,大有“师华长技以制华”之势。
像不久前上市的马自达EZ-60便是典型案例,该车由长安马自达中日联合团队共同研发,融合了双方的技术优势。其中,日方主要负责造型设计和底盘调教,使新车延续了“魂动”设计语言和“人马一体”的驾控质感;中方则主要负责智电技术开发、供应链技术协同与管理、生产制造,以及国内销售与市场推广。
这种各取所长的合作方式,让马自达EZ-60既保留了马自达的经典元素,没有在转型中丢失品牌个性,又有了智舱智驾、大屏幕等国内用户喜爱的配置功能,价格还打到了让人咋舌的12万元级,预售阶段小订就突破4万辆,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在马自达放下“小而美”的架子前,日系三强中的日产和丰田就已经学会了变通,两家自己捣鼓出来的全球纯电车型在华统统折戟沉沙,不得不重修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
日产早早喊出了“中国资产、中国速度、中国标准”,品牌危难时刻推出的新能源轿车N7,从研发初期的市场调研,到整个开发过程,全部由中国团队主导,日方仅进行必要的审核。日产高层感慨:“以前的车是我们造给中国人开,现在是中国人造给中国人开。”
结果是,产品的研发周期被缩短至24个月,赶上了中国市场的节奏;8295P芯片、Momenta智驾系统、AI云毯座椅、全域防晕车技术等高端配置全部打包奉上,却定了个11.99~14.99万的“地板价”,虽然利润率和燃油车不能比,但一举扭转了品牌的颓势,提振了市场信心。N7上市首日订单破万,50天大定突破2万台,6月以6189辆的成绩登顶合资纯电销冠。以相同合作模式开发的第二款产品N6也即将上市。
丰田则联合比亚迪共同开发纯电车型,双方合作的bZ3车型,直接用了比亚迪的“三电”技术,2024年在中国卖了超过5万辆,成了丰田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今年推出的bZ3C,车头挂着丰田标,车里装的却是华为智能座舱,语音助手能听懂方言,导航能自动避开拥堵;Momenta提供的L2级自动驾驶,在高速上能自动变道、跟车。
此后,丰田又牵手埃安,用后者的纯电平台开发了“铂智”系列。今年3月上市的铂智3X,定位家用SUV,直接把智能驾驶、大屏车机这些年轻人喜欢的配置全配上,更是不到15万元就有激光雷达,同样掀起销售热潮。明年一季度,还会有纯电旗舰轿车铂智7跟进。
不只日系开了窍,德系代表大众即将在国内推出的纯电轿车与众07和概念车ID.EVO,都是基于小鹏的CEA架构;美系的代表别克,其全新新能源产品序列至境第一款车型至境L7,是上汽通用首款完全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高端新能源车型,在研发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定义、中国研发”的模式。
甚至连一贯掌握绝对话语权的“老钱”BBA,也纷纷服软。奔驰、宝马均与Momenta建立合作,联合开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其中奔驰的最新合作车型国产全新奔驰CLA EV即将在10月上市,宝马的首发合作车型是将在2025年底亮相的国产版长轴新世代iX3,2026年正式投产。
奥迪更进一步,不仅在Q6L e-tron家族、A5L等新车上应用了华为乾崑辅助驾驶,还与上汽一道“重做”AUDI,推出奥迪E5 Sportback。新车并不是来自PPE平台,而是奥迪和上汽联合开发的ADP智能数字平台,堪称脱胎换骨的奥迪,叠加权益起售价在22万级,据说上市后30分钟订单破万。
从今年的合资新车不难看出,中外双方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无论之前外方有多强势,多傲娇,现在都不得不放弃执念,让中方挑大梁:你叫它技术输出也好,反向套牌也罢,中国力量能让品牌焕然一新,反哺全球最好,再不济也能以较小的投入快速提升在华销量,确保品牌能够留在牌桌上。
而当外方真的想开了,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其新一代产品的竞争力便有了跨越式的提升——智能化短板被补齐,价格越来越亲民,合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积累下来的人气口碑,以及全球标准带来的可靠品质,就会被消费者重新记起,成为左右购买决策的核心优势。各家爆出的订单捷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别轻易唱衰合资品牌,它们仍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反倒是我们的自主品牌要长点心了,有点成绩千万别飘,踏踏实实造车,不要辜负消费者——“红方”胜利靠的不是战术和装备,靠的是拥有民心。
来源:水滴汽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