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人们惊叹于每一代新机更窄的边框、更轻薄的机身时,很少有人会想到,看起来简单的 “瘦身” 背后,藏着一项看不见却足以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工艺,那就是点胶技术。
巴掌大的智能手机,如今已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随身设备。
当人们惊叹于每一代新机更窄的边框、更轻薄的机身时,很少有人会想到,看起来简单的 “瘦身” 背后,藏着一项看不见却足以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工艺,那就是点胶技术。
正是这项技术,将手机内部数千个精密元件牢牢固定,同时撑起了抗摔、防水、轻薄的核心需求,成为手机制造产业链中 “隐形的基石”。
十年前,国内手机制造商若想采购点胶设备,几乎只能依赖少数几家国际巨头,不仅价格高昂,更要面对 “标准化设备无法满足定制需求”“技术支持滞后” 的困境。
直到一家名为轴心自控的中国企业出现,才用十年时间打破垄断,从一家连手机原厂订单都拿不到的二级供应商,成长为覆盖手表、手机、汽车等多领域,能代表国产技术实力的全球智能流体控制系统引领者。
这段逆袭故事,要从 2014 年的手机行业变革说起。
2014 年,中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突破 90%,智能手机普及率仍停留在 40% 以下,市场正处于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的关键爆发期。
当时,以 “中华酷联” 为代表的传统手机品牌与以小米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品牌同台竞技,一边是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一边是性价比优势,行业竞争激烈却也充满机遇。
各大厂商都明白,想要在洗牌期中站稳脚跟,必须靠创新突破,而轻薄化,正是当时最关键的创新方向之一。
在 OPPO 担任工程技术总监的李文博,正为即将发布的 OPPO R5 机型发愁。
这款主打 “轻薄” 的新机,在研发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手机侧面的音量调节按键,虽然使用频率极高,根据市场反馈,大多机型的按键在使用两三年后就会出现失灵故障。
经过 OPPO 研发团队反复拆解分析,终于找到症结。
用户日常使用时,手上的汗液会顺着按键缝隙渗入机身内部,不仅会逐渐腐蚀按键的焊接点,汗液中的盐分还会导致按键波彩片下方的正负极短路,最终造成按键失效。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其实并不复杂。
只要在侧按键与机身的缝隙处覆盖一层精准点涂的胶水,就能形成有效的防护屏障。
可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需求,在当时却成了难住整个团队的 “拦路虎”。
2014 年的主流点胶设备,大多只能完成平面上的基础点胶操作,而随着手机机身不断变薄,按键体积也随之缩小,对点胶的精度、胶水的延展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设备根本无法满足。
更严峻的是,当时整个手机制造业都存在 “国外技术更可靠” 的固有认知。
在点胶设备领域,几家海外头部厂商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不仅技术成熟,更掌握着行业标准的话语权。
OPPO 最初也选择从这些海外厂商采购设备,但彼时 OPPO 的国内市场份额还不足 5%,在强势的供应链巨头面前,几乎没有议价权,更谈不上提出定制需求。
与其他国产供应商相比,轴心自控的核心优势在于 “从阀体起家”。阀体是点胶机的 “心脏”,直接决定了胶水输出的精度与稳定性,轴心自控在阀体研发上已积累了多年经验。
此外,点胶机的精准运作还需要运动控制能力与视觉识别算法的配合。
这就像人要精准拿起桌上的物品,需要胳膊(运动控制)、眼睛(视觉识别)和大脑(算法)的协同。
凭借此前与富士康合作积累的整机研发经验,轴心自控在运动控制技术上已相当成熟,当时唯一需要突破的,就是适配侧按键点胶的视觉算法。
在 OPPO 表达 “可以尝试合作” 的意向后,轴心自控立刻组建了一支由公司顶尖工程师组成的专项团队,带着设备进驻 OPPO 的生产线。
接下来的三周里,团队成员几乎吃住在车间,白天根据生产需求调试设备,晚上针对白天发现的问题优化算法,每天睡眠不足 4 小时。
轴心自控大客户销售经理罗威后来回忆,当时整个公司从上到下都达成了共识,这是公司第一次对接手机原厂,必须成功,“哪怕不赚钱,也要做出让 OPPO 满意的设备”。
2016 年,中国手机行业正经历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转型,消费者越来越看重产品品质,制造商也开始在工艺细节上投入更多精力。
由于 OPPO 对点胶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极高,轴心自控的设备在使用中表现稳定,口碑很快在行业内传开。
随后,vivo、华为等主流手机品牌纷纷向轴心自控抛出橄榄枝,国产点胶设备终于打破了海外厂商的垄断。
与其他以销售为导向的供应商不同,轴心自控是一家典型的研发驱动型企业。
截至目前,公司 1300 多名员工中,研发与技术人员占比高达 50%,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超过 15%。
当然,技术研发的道路上从没有一帆风顺,轴心自控也经历过不少投入大于产出的时刻。
2018 年,曲面屏手机开始在市场上流行,更窄的四等边框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但这也对点胶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曲面屏的弧度设计,需要点胶机在喷胶过程中实现精准旋转,同时还要保证胶水厚度均匀,不能出现溢胶、漏胶的情况。
当时,OPPO 正在研发折叠屏手机的跟随式检测技术,需要点胶设备具备更高精度的视觉识别能力。
轴心自控接到需求后,立即组建了 8 人的专项研发团队,进驻 OPPO 车间进行现场研发。
整整十个月里,团队成员反复调试视觉算法、优化运动轨迹,仅测试用的胶水就消耗了上百公斤。
这个项目最终的销售额仅 200 万元,而轴心自控的人力投入成本就超过 300 万元,相当于 赔本赚吆喝。
2019 年,手机制造行业迎来了又一次技术升级,以五轴代替三轴、以三维机器视觉代替二维机器视觉的高维技术革命。
所谓五轴,是指点胶机的机械臂除了能在 XYZ 三个平面方向移动外,还能实现两个方向的旋转,相当于手臂多了两个关节,能适应更复杂的工件形状。
三维机器视觉则是在传统二维图像的基础上,增加了高度信息,就像从看黑白照片升级到 看 3D 模型,能更精准地识别工件的轮廓与缝隙。
当时,市面上不少曲面屏手机因为点胶技术不成熟,出现了边框缝隙过大、黑暗环境下漏光等问题,引发大量用户投诉。
OPPO 敏锐地意识到,五轴点胶技术将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于是再次与轴心自控展开合作。
这一次,双方的合作不再是简单的甲方提需求、乙方做设备,是深度协同。
OPPO 提供产品设计图纸、工艺要求,甚至派出工程师参与轴心自控的研发讨论,轴心自控则开放底层技术代码,让 OPPO 工程师能直接参与算法优化。
“016、2017 年的时候,我们甚至能看到轴心自控设备的关键代码,遇到问题时,双方工程师能一起调试修改。”
OPPO 的一位核心工程师回忆,这种 “打破甲乙方边界” 的合作模式,让技术研发效率大幅提升。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迭代,轴心自控的五轴点胶设备终于成熟,不仅能完美适配曲面屏的点胶需求,还能实现 0.01 毫米级的精度控制,成为行业内首个能批量应用的五轴点胶解决方案。
如今,这款五轴点胶设备已成为轴心自控的“拳头产品”,是 OPPO 后端生产线的主力机型,还被华为、小米等品牌广泛采用,甚至吸引了三星、苹果等国际品牌的关注。
目前,国际品牌若需要类似的高精度点胶设备,大多需要从中国采购,国产点胶技术终于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袭。
过去十年,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经历了高速增长、市场寒冬等多个阶段,但轴心自控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
如今,公司的产品不仅覆盖全球前十的手机制造商,还进入了汽车电子、半导体、医疗器械等高精尖领域,远销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申请专利近 200 件,稳稳占据全球点胶设备市场的头部位置。
OPPO 也在与轴心自控的合作中,不断推动手机工艺的升级。
去年,OPPO Find X8 凭借 1.45 毫米的四等边框,刷新了当时的行业纪录。
2024年4月,Find X8s 将边框进一步缩至 1.25 毫米.
近期发布的 Find X9,更是通过升级斜插灌胶技术,将边框宽度做到了1.15 毫米。
每 0.1 毫米的突破,背后都是点胶技术的不断优化,都是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成果。
在普通人看来,0.1 毫米的边框差异或许微不足道,对于手机制造商而言,这背后是上亿元的研发投入,是无数工程师的心血付出。
正如 OPPO 创始人陈明永所说:“技术是一点一滴抠出来的,只要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哪怕胶水比黄金贵,投入也值得。”
如今,当我们拿起手中的智能手机,享受着它的轻薄、耐用时,或许不该忘记,这些便捷体验的背后,是像轴心自控这样的 “隐形冠军”,在产业链的深处默默耕耘。
是中国制造业从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不懈追求。
0.1 毫米的进步,不仅是手机产业的变迁,更是中国智能制造实力的最好证明。
来源:娱妮啵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