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别乱吃,三种降压药或成为癌症诱发剂,很多人都在使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4 18:14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013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阿姨今年58岁,患高血压已经十多年了,一直靠吃药控制。最近她听邻居说,自己吃的那种“普利类”降压药可能会致癌,一下子吓坏了,立刻停药改喝偏方水。没想到几天后头晕乏力,血压飙到了180/100。

像张阿姨这样因为害怕药物副作用而“擅自停药”的患者,其实不在少数。尤其是近几年关于“降压药可能致癌”的消息频频登上热搜,让本就担心药物副作用的患者更加焦虑。

高血压药真的会诱发癌症吗?哪些药物风险更高?患者到底该不该继续吃?今天,我们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的慢性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主要包括五大类: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β受体阻滞剂、ACEI(普利类)、ARB(沙坦类)。而其中,曾被质疑可能与癌症相关的,正是ACEI类、ARB类和CCB类三种。

美国FDA发布通告,召回部分含有缬沙坦的ARB类药物,因为原料中检出微量N-亚硝基二甲胺(NDMA),这是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2A类致癌物。接下来几年内,包括厄贝沙坦、氯沙坦、奥美沙坦等多种“沙坦类”药物也陆续被召回批次。

同样在2019年,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的研究指出,使用普利类(ACEI)降压药超过10年的患者,患肺癌的风险可能增加22%。而更早前的研究也曾提示,某些钙拮抗剂(CCB)长期使用与乳腺癌风险轻微升高有关。

这三类药物,正是目前最常用的降压药之一,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在吃。

听到“致癌”,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马上停药”,但权威机构给出的解释却是:风险虽存在,但很低,远不到需要停药的程度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可能致癌”不等于“确定致癌”。以NDMA为例,这种物质在高温烹饪的腌制肉类中也能被检测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接触到。药品中微量超标,并不意味着吃了就一定会得癌。

国家药监局早在2019年就发布声明,表示召回的是“个别批次”,且NDMA含量极低,不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实质性威胁。目前国内上市的ARB类药物都经过严格检测,质量是安全的

至于“普利类”与肺癌风险的研究,也被多个权威机构指出存在样本偏倚,导致结果可能被夸大。例如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出,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实ACEI类药物直接致癌。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长期血压控制不良,会导致中风、心衰、肾衰等严重并发症。而很多患者一听“降压药可能致癌”就擅自停药,这样做,反而更危险

临床数据显示,超过6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近期曾停药或漏药。还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如果中断药物治疗,5年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增加30%以上

如果真的担心药物安全性,正确做法是:带上自己的药名清单,到医院找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更换药物,而不是听信网络传言,擅自停药或更换成所谓“天然降压偏方”。

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都一样,有些人更不能轻易停药,否则后果更严重。

第一类,是基础疾病较多的中老年人。如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血压波动对他们的危害更大,必须严格控制。

第二类,是血压波动大但无明显症状的人群。这类人往往觉得“自己没感觉”,就误认为血压正常,停药后突然血压飙升,风险反而更高。

第三类,是服药后控制良好的患者。很多人以为“血压正常了”就能停药,其实这是药物起效的结果,贸然停药会让血压反弹得更厉害。

国内指南明确指出:高血压患者需长期、规律、个体化用药,即使更换方案,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擅自调整。

患上高血压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科学管理。关于降压药的使用,医生给出以下建议:

选药前必须做评估:不同人适合不同种类的降压药,应根据年龄、基础疾病、血压水平综合选择。

定期复查不可少:每3~6个月复查一次血压与心肾功能,及时调整方案。

注意生活方式配合: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是降压药效果的“放大器”。

另外,药品质量问题并不在患者可控范围内,选择正规渠道购药、避免网购杂牌药,就能大大降低使用风险。

药物致癌风险并非空穴来风,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整个药品的安全性。科学用药、定期评估、遵医嘱调整,才是应对高血压的正确方式。

正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专家所说:“没有任何一种降压药是完美无缺的,但不吃药带来的风险远远高于药物本身的副作用。”

与其焦虑致癌,不如冷静面对,定期体检、科学服药,才能真正守住健康底线。

参考资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缬沙坦原料药中检测出杂质的通告》. 2018年

英国医学杂志(BMJ).《长期使用ACEI类药物与肺癌风险》. 2019年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

国家卫健委.《居民高血压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2021年

来源:花猫健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