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OpenAI发的Soraapp太猛了,上线没几天就超过ChatGPT和Gemini,直接冲到美区AppStore下载第一。
前阵子OpenAI发的Soraapp太猛了,上线没几天就超过ChatGPT和Gemini,直接冲到美区AppStore下载第一。
这事儿连Lovart创始人陈冕都没料到,他前一天还说“明年可能是toC应用元年”,结果Sora一出来,元年直接提前了。
陈冕自己做的Lovart也不算差,5月内测、7月正式上线,现在日活有20万,一年下来大概能赚3000万美元。
但他还是觉得不够快,尤其是Sora出来后,他更急了:“巨头比想象中厉害,还没边界,得赶紧跑。”
很多人觉得Sora厉害是因为能生成视频,其实不是。
陈冕凌晨3点玩了4小时Sora,最后说这根本不是AI工具,是社交产品。
他玩的时候做了个特别有意思的事:让ChatGPT写了个“无间道”天台对决的脚本,然后用Sora的cameo功能,生成自己和SamAltman的AI形象,俩人“演”了一段。
声音和他本人特别像,画面也连贯,一次就成了。
后来他又拉同事一起玩,发现大家互相发“合拍”视频,还能改对方的视频再创作,这就是Sora的Remix功能,滑一下就能接着做,特别顺。
反观Meta差不多时间发的AI短视频功能Vibes,没几天就没声量了。
为啥?陈冕说核心是没社交。
Sora要是没有cameo,根本成不了现在这样。
AI生成视频的工具早有了,但没人愿意一个人玩,能跟朋友互动、共创,才会一直用。
而且OpenAI为了撑Sora,下了血本。
9月底刚说要和英伟达合作建数据中心,耗电量比纽约市夏天高峰时还多,还有17吉瓦的项目在推进。
这不是中小公司能扛得住的,视频生成比写文字费1000倍算力,没这投入,根本做不出“免费试用还不卡”的体验。
陈冕现在总说“留给toC的时间就3到6个月”。
谷歌、微软已经开始跟了,中小公司再不动,机会就没了。
但也不是全没好处,Sora带火了AItoC,资本和用户注意力都过来了,找对小场景还是能做。
Sora把toC的门撞开了,另一边做设计AI的Lovart也没闲着。
它不是做通用设计工具,而是专门服务“想创作的人”,不管是开咖啡店的老板,还是专业设计师。
咖啡店老板想做logo、菜单,找设计师太贵,用Lovart就能自己搞;设计师不想从头画底稿,用它找灵感,改改就能用。
现在Lovart1/3的用户在美国,一年能赚3000万美元,日活20万,都是一步一步涨上来的,不是突然爆火。
它能成,关键是做了个叫ChatCanvas的功能。
陈冕说“设计师跟人沟通,总得对着画布说,不能光靠嘴”,所以Lovart做了个画布界面,能放图片、文字,AI跟着素材改。
比如你想改个海报颜色,指着图说“这里换红色”,AI就懂,不用费劲描述。
这功能看着简单,其实是抓准了设计行业的痛点。
之前的AI工具都是纯文字对话,设计师得反复说“左边、上面”,特别麻烦。
ChatCanvas一出来,用户用得更久了,也愿意付费。
陈冕做Lovart还有个逻辑:提前等技术。
本来Lovart想五一上线,结果GPT-4o发了新的文生图功能,他赶紧调整;后来谷歌出了NanoBanana,又接着优化。
他说“AI应用要先描绘未来,等技术到了就上”。
这话挺对的,中小公司拼不过巨头的技术和钱,只能比谁更懂场景、更能跟紧技术节奏。
陈冕这人也挺韧,去年公司快倒闭的时候,有人想收购,他拒绝了。
之前换工作频繁,别人说他没耐性,现在创业了,反而能扛事。
他说“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是为了赢”。
AI创业本来就焦虑,要是没点信念,根本扛不住,他自己也说“不焦虑做不好AI应用”,团队里没人能淡定下来。
现在Sora让AItoC提前来了,很多人慌了,觉得中小公司没法玩。
但看Lovart就知道,不用跟巨头拼通用场景,找个垂直领域,比如设计、美妆、教育,把用户需求摸透,做专属功能,照样能活。
陈冕也计划做Lovart的toC版本,说不定以后我们做个海报、剪个视频,用的就是它。
AItoC不是巨头的独角戏。
Sora打开了市场,剩下的就看谁能抓住小场景、做好体验。
就像陈冕说的“山还在,能到达,就该努力走”,只要方向对,中小公司也能在AI浪潮里分到一杯羹。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