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2025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成果评审结果公布,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信息传媒艺术学院“非遗文化‘两创’赋能乡村振兴”学生团队荣获二等奖。这是信息传媒艺术学院专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取得的又一成果。
近期,2025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成果评审结果公布,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信息传媒艺术学院“非遗文化‘两创’赋能乡村振兴”学生团队荣获二等奖。这是信息传媒艺术学院专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取得的又一成果。
“党建+专业”赋能乡村实践新路径
自2021年学院党委向北京市怀柔区红庙村派驻第一书记以来,信息传媒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探索出一条“党建带团建、专业助乡村”的实践路径。师生团队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民生导向,注重精品化、整体化、网络化、市场化,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非遗文化传播推广、乡村规划建设等领域深入合作,通过短视频创作、产品设计等多种方式,为红庙村带来了多维度、可持续的综合效益,逐步探索了“以文促产、以产哺文”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了文化与产业的双向赋能。
在红庙村,学生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他们走进田间地头,调研村民需求,用镜头记录非遗传承人的故事,拍摄《匠心传承——红庙村非遗人物志》系列微纪录片;他们为红庙村特产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礼盒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他们还借助短视频、平面设计等新媒体手段,推动红庙村文化资源“走出去”。
青年学子在乡野间淬炼真本领
将学生放在真场景中真实践,提升了学生的真本领。一系列的乡村实践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真题真做中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实施路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刘心怡在团队中进行视频生产,她表示,将专业知识扎根泥土,她体会到了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时代责任,“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更是将青春奋斗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实际行动。”指导教师王晓丽表示,学生走进乡村,成就了“青年赋能乡村、乡村成就青年”的双向互动,是学院“五维联动”大思政育人体系中实践育人的生动诠释。指导教师卢雨曦表示,学生们将非遗"两创"理念融入乡村振兴实践,不仅是专业实践的深化,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擦亮思政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信息传媒艺术学院深入打造“德技双馨”党建品牌,以“红缨”“国潮”“圆梦”“两山”四个思政主题工作室和“双馨”辅导员工作室为依托,在实践育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据介绍,下一步,学院将聚焦“新双高”建设,进一步拓展校地合作广度与深度,推动更多师生团队带着项目、技术和创意走进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与青春活力。(通讯员:王晓丽 孙志皓)
来源:未来网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