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8日,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两名中国年轻游客失联的消息牵动很多人。时间线很清楚:9月30日从安徽合肥飞到吉隆坡,10月1日在吉隆坡停留一天,接着转到沙巴首府亚庇。10月4日入住当地酒店,下午四点左右出现在沙滩,照片就是最后的影像。按家属说法,男子在失联前还
两人10月4日抵达目的地后入住酒店,16:00左右在沙滩上游玩的照片差不多已经是最后影像。
10月8日,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两名中国年轻游客失联的消息牵动很多人。时间线很清楚:9月30日从安徽合肥飞到吉隆坡,10月1日在吉隆坡停留一天,接着转到沙巴首府亚庇。10月4日入住当地酒店,下午四点左右出现在沙滩,照片就是最后的影像。按家属说法,男子在失联前还在社交平台发了最后一条消息。然后到了10月5日,本来该退房,但人没出现。当地警方当天就启动了搜救。
这个速度不慢。一般这种案件,酒店先报警,警方立案后会通知海事执法、消防救援一起找人。马来西亚沿海搜救,多部门会分工上岸、近岸、海面三条线。同样重要的是,尽快锁定“最后一见”和“可能落水点”。所以,4日下午那张沙滩照片就成了关键。
再看一个硬信息:男子所带的电子设备定位显示,手机在海里,一个耳机在海里,另一个耳机在市区。警方倾向于认为,市区那只耳机可能是之前不小心掉的。这个判断有道理。耳机和手机分离常见,落水后手机一般很快失联,最后的定位多停在海面某个点。因为这个,搜救的第一圈通常会围着那个点画小范围,然后再外扩,跟着潮流、风向去排查。结果就是,时间越久,范围越大,人力越分散。
与此同时,中国驻亚庇总领馆在10月8日19时34分发布通告,证实两人失联,正协调当地部门搜救,并提示中国公民注意海边安全。家属已经赶到当地。按照程序,家属会把生活照、DNA采样、身份证明交给警方和搜救队。这样做,是为了缩短比对时间,也方便一线人员识别。
事实还有几条需要摆清楚。第一,两人是自由行,没有公开的团队信息。自由行不是问题,问题是海边活动有没有结伴、有没有告知行程、有没有看海况旗和救生员提示。第二,10月在当地常有阵雨和短时大浪,沙滩看着平,近岸也可能有回卷水流。不是专业名词,就说一句:看浪高、看旗子、看有没有救生员,这三件事少一件都不稳妥。第三,手机定位能帮忙,但别把它当“导航”。海里漂移很快,十多分钟就能把搜救圈推远几百米。
再说两头配合。当地警方、海事执法和消防在找人,领馆在对接,家属在提供信息。国内这边,出行的人可以做三件小事:把定位共享打开给家人;把酒店、同行人和当天计划写一条消息发出去;到海边就穿救生衣,不离开同伴视线。出事了,第一时间报警999,联系酒店前台,同时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保与服务紧急呼叫中心电话+86-10-12308或+86-10-59913991。信息越全,救援越快。
这次还有一点值得说清。网上流传的生活照,只能作为识别辅助,不能拿来做“性格判断”。警方看的是时间、地点、物证和电子轨迹。公众能帮的,是提供目击线索和相关影像,不要二次传播家属隐私。
接着看接下来的关键节点。正常流程里,搜救会把近岸浅滩、礁石带、离岸一两海里先扫一遍,白天船和无人机,夜里用探照灯沿岸步巡。如果四十八小时无果,就会把范围再扩大,同时请渔船转发协查。领馆这边,通常会再发一次提醒,并敦促加派力量。
夜色落下来,亚庇海边的风还在吹,救援人员拎着手电,在湿滑的礁石上一步一步照看。海面上远处有船的灯在晃,近岸的沙子被反复踩出了凌乱的脚印。明天,搜救的船和直升机会把网撒到多远的海面?
来源:智慧晚风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