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鸡饭档口前,一个穿T恤的大叔端着盘子愣住,筷子差点掉地上。
“姐,那是不是郑惠玉?
”
海南鸡饭档口前,一个穿T恤的大叔端着盘子愣住,筷子差点掉地上。
没人想到,新传媒的当家阿姐会蹲在勿洛小贩中心,跟老板学切鸡,一蹲就是八小时,连张塑料凳都没要。
镜头藏在酱油瓶后面,陈丽贞端着盘子找座位,像隔壁桌刚下班的会计。
没有打光板,没有助理开路,只有排风扇呼啦啦往脸上吹油烟。
拍到第三条,郑惠玉被辣椒水呛到,咳得眼泪直流,她摆摆手:别停,真实。
旁边吃椰浆饭的年轻人后知后觉,把视频甩上TikTok,五十万播放。
留言清一色:“原来演员不是玻璃罩里的娃娃。
”
剧组这次玩真的。
《小贩英雄》第二季,九月播,直接申遗美食当主角。
制作人周伟堂说,要拍就拍“锅铲声里的新加坡”,不摆拍,不滤镜。
于是演员自己排队、自己擦桌子,连找零都亲手来。
925摊主的陈先生回忆,郑惠玉切完鸡,顺手把砧板刮干净,“我妈都没她利落”。
有人质疑:明星下凡,是不是做戏?
可现场没清场,没隔离,镜头跟着食客一起夹菜。
一位老太太端着面,不小心走到镜头里,导演没喊卡,把她的“哎呀”剪进正片。
这份乱,才是生活原貌。
戏外,两位姐姐也忙到飞起。
郑惠玉刚演完单亲妈妈网课老师,黑眼圈没褪就进小贩中心;
陈丽贞白天切鸡,晚上奔滨海艺术中心背舞台剧台词,12年没登舞台,她说“骨头在叫”。
演员公会的老大陈澍城直接点赞:以后拍市井,不准再拉警戒线。
文化学者张优敏更狠,称这种拍法是“活态保护”——
让故事长在热汤里,而不是玻璃柜。
数据也说话:今年新传媒实景戏多了四成,观众最买账的,恰恰是“油烟味”。
年轻网友把偶遇片段剪成表情包:郑惠玉端盘子手抖,配文“下班的我”。
原来,本地剧也能让他们追更,只要够“我们”。
九月播出那天,估计很多人要端着饭蹲电视前比对:
“看,我那天就坐她后面!
”
那一刻,明星和观众,隔着的只剩一勺辣椒酱。
下次去小贩中心,多抬头看看,说不定切鸡那位,就是童年记忆里的女主角。
来源:自若枫叶一点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