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4年6月,日军发动代号"一号作战"的大规模攻势,衡阳成为关键战略据点。方先觉率领第十军1.7万官兵迎战日军横山勇率领的第11军5个师团近10万人。
1944年的一个夏日,第十军军长方先觉接到蒋介石电话指令。电话那头传来"死守衡阳7天"的命令,但在炮火轰鸣和信号干扰中,方先觉却听成了"死守47天"。
这个阴差阳错的误会,竟造就了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城市防御战,也让日本精锐部队首次在中国战场陷入绝望。
1944年6月,日军发动代号"一号作战"的大规模攻势,衡阳成为关键战略据点。方先觉率领第十军1.7万官兵迎战日军横山勇率领的第11军5个师团近10万人。
6月23日拂晓,衡阳城外响起震天炮声——日军以为这座孤城数日可下,却不知他们将迎来侵华战争中最顽强的抵抗。
最初七天,守军凭借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击退日军数十次冲锋。城外堆积的日军尸体散发出腐臭,中国士兵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下依然死守阵地。当第七天来临,部下提醒预定守备期限已到时,方先觉却斩钉截铁:"委员长令我们守47天!"
战斗进入第二阶段,衡阳已成废墟。守军弹药日渐匮乏,士兵们开始与日军展开白刃战。7月中旬,城南张家山阵地在一天内易手三次;城西汽车西站附近,双方为争夺一栋残破建筑付出数百人伤亡。
最令人动容的是伤员们的选择。由于药品耗尽,轻伤者撕下军装简单包扎后重返火线,重伤员为节省粮食悄悄绝食。一位连长在遗书中写道:"我等已尽军人天职,唯望后人不忘今日之牺牲。"
日军战史记载,横山勇见强攻无效,竟下令使用毒气弹。但即便在违反国际公约的攻击下,衡阳守军依然固守着最后3平方公里的核心阵地。
8月8日,在坚守47天后,弹尽粮绝的衡阳终于陷落。这场战役创造了抗日战争中城市防御战持续时间最长、毙伤日军最多的记录。日军伤亡超过7万,守军伤亡1.5万余人之余,仅存1200余名伤痕累累的幸存者。
方先觉是否真的听错命令,已成为历史悬案。有史料显示,他可能故意"将错就错",以超乎预期的坚守为全局战局争取时间。蒋介石在日记中既称赞其"忠勇可嘉",又对最终投降深感遗憾。而教员在《解放日报》上撰文称赞"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
七十九年过去,衡阳保卫战的血色记忆依然警示着世人。方先觉与他的士兵们用生命书写的这47天,不仅粉碎了日军"三日陷落衡阳"的狂言,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坚韧。
那些在废墟中与敌人逐屋争夺的战士,他们或许有过恐惧,却从未放弃坚守。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有时候,正是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坚持,最终改变了命运的走向。
来源:钧州小哥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