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字势”,作为中国书法美学中常常被提及的一个概念,古往今来无数人对其进行反复讨论,它既是技巧的极致展现,也是书家审美的自然流露。在王学峰老师的作品中,我们更能清晰的看到这一点,他通过笔墨的运用为作品赋予了独立的生命。它们或静立如钟、或奔腾如马,或欹侧、或开张、
从汉代刻石到田野实践:
王学峰“字势”美的生成之路
“字势”,作为中国书法美学中常常被提及的一个概念,古往今来无数人对其进行反复讨论,它既是技巧的极致展现,也是书家审美的自然流露。在王学峰老师的作品中,我们更能清晰的看到这一点,他通过笔墨的运用为作品赋予了独立的生命。它们或静立如钟、或奔腾如马,或欹侧、或开张、或内敛……共同在纸面上演出一场无声的戏剧。
那么“字势”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在作品中去进行表现的?让我们一起跟着王老师的这幅作品来一探究竟。
“势”本身就蕴含着运动和力。一个富有“字势”的字,看起来是“活”的,仿佛在运动或蕴含着即将运动的力量。也就是说,有丰富“字势”的字,就会像人有各种姿态一样,充满动感。
就像这样:
那么我们再来看王老师的作品,里面正是有这各式各样的姿态。
王老师作品中姿态的变化
他通过对行笔的速度、力量的控制而取“笔势”,再通过对字体结构的欹侧、开合、俯仰等关系的安排而构成字的“体势”,通过这两种“势”的配合决定了每一个字基本的方向感。
从单字到整行,“字势”的表现进入了一个更宏观的层面——即“行气”的营造。王老师通过对上下字的“承接关系”的处理。由前一个字的位置和姿态引发下一个字的正侧、大小、疏密等的变化,环环相扣,形成了一条动态的链条。然后再控制整行字的“轴线摆动”,放大“字势”效应,将每个字的动态趋势串联起来,把单个的“点”的能量,汇聚成了整行奔流的“线”的势能,从而产生强烈的韵律感和视觉冲击力。
同时,“势”与力量密不可分。这种力不是物理上的,而是我们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从视觉和心理上感受到的,通过对毛笔的把控,使得书写的线条饱满、圆润、有弹性,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感。
《书张长史草书》
我们再来看王老师的作品,他的作品中字势“中正”为主,“欹侧”为辅,在线条的处理上,他用充满斑驳的金石味、石刻感的线条,而在整体字形的构成上,则以开张为主,这些共同构成了他的作品面貌。
他作品面貌的形成,除了自身日复一日不断对汉代刻石进行研究和练习外,还和他长期进行书法教学的社会实践分不开,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字势逐渐变得中正温和而平静,而他个人闲适、散逸的心境和“抚古溯源,师古求变”的美学认识,则成为了王学峰老师个人审美意识的底色。
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创造了美”,在王学峰老师进行了无数次的书写实践和教学的社会劳动之后,最终呈现出来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美的样貌。
最后,各位屏幕前的读者朋友们,当我们看到这里,就能发现,艺术的美应当是根植于田野实践,根植于社会劳动,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爱好者,应当用扎根于实践的,真诚的劳动,去发现和创造属于我们自身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美。
文/郭泽鹏
王学峰,云斋主人,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协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南阳市书协副主席,南阳书画院签约书法家。
徐之腾艺术空间:
2015年3月,创立徐之腾艺术空间;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会员。为艺术家和收藏家搭建交流平台;把中国艺术家及中国书画艺术介绍到国外。平台发展至今,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一点资讯,搜狐,新浪微博,腾讯视频,小红书,哔哩哔哩,快手。
创建百度词条:1. 艺术家客厅 2. 中英艺术直播 3.书画学习园地 4. 色粉学习园地 5.速写天地 6.水彩天地 7,之眼看世界 8.凤凰丘山 9,四川省油画学会系列10,收藏天地,11.当代艺术。12、艺术教育 13、当代艺术评论,14、中外人文艺术交流,15.林跃艺术花园。
学术支持:
重庆市艺术美学学会
西南大学中国当代城市美学研究中心
徐之腾艺术空间
战略合作伙伴
一点资讯
搜 狐
新 浪
https://weibo.com/xyp6464/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is_all=1
张大千美术学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供学习和交流
来源:徐之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