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蒋介石那三封电报,一封接一封喊毛泽东去重庆,嘴上说的和平,谁都想要的好东西,心里头算盘打得噼啪响,毛泽东要是不来,正好抓住个小辫子,说中共不合作,破坏和谈的帽子就扣上去了,毛泽东真来了,蒋介石心里又七上八下,日记里写得明明白白,本来就想装个样子,忍一忍,后来念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在日记中多次反思为何最终放走毛泽东,其核心原因可归结为国际压力与军事准备不足两点。
蒋介石那三封电报,一封接一封喊毛泽东去重庆,嘴上说的和平,谁都想要的好东西,心里头算盘打得噼啪响,毛泽东要是不来,正好抓住个小辫子,说中共不合作,破坏和谈的帽子就扣上去了,毛泽东真来了,蒋介石心里又七上八下,日记里写得明明白白,本来就想装个样子,忍一忍,后来念头又变了,想把他拘起来审,连罪状都拟好了,最后没动手,计划又改,变成了给毛泽东授勋,再把他送走,这风向转得快,美国那边赫尔利放了话,毛泽东不能有事,苏联也动了心思,那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那儿摆着,苏联人暗示,东北那块地儿给不给,要看你们谈得怎么样,蒋介石一听这话,就怕自己被孤立,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国民党军队人是多,四百三十万,可大头都在西南西北,想调动过来费老大劲了,华北那些要紧的地方,关键时候根本过不来,毛泽东那边呢,铁路干线抓在手里,晋冀鲁豫连成一片,刘邓的部队,上党那一仗打下来,阎锡山三万五千人说没就没了,这实力就摆在桌面上,蒋介石自己心里也清楚,日记里都写了,真把毛泽东扣下,大仗立马就得开打,美械部队看着厉害,吃穿用度全靠美国,海运一停,什么优势都没了,谈判那阵子,美军正好不给送军火,前线那口气都快泄光了。
毛泽东在重庆,跑去拜访那些民主人士,公开活动也参加,那个亲和力一下子就出来了,报纸上天天登,说这是延安来的作风,老百姓的心一点点就往中共那边偏,国民党这边,腐败的事一件件往外冒,上海那个警备司令汤恩伯,忙着抢收敌产,连军令都不听了,蒋介石那个正当性就这么一点点被磨掉了,《双十协定》一签,昆明、上海那些地方反内战的运动就起来了,蒋介石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说到底还是蒋介石这个人,脑子里全是权力,觉得有军事优势就能解决一切,日记里还写着,毛泽东跑不出他的手掌心,民心这种事,他压根没往心里去,谈判桌上,中共主动退了一步,说军队可以缩到二十个师,地盘也能让出来一些,这姿态就是想和平,蒋介石还是咬死政令军令必须统一,这底牌一露,大家就都明白了,他还是想搞一党专政,这眼光就短了点,手里捏着一把好牌,大势却没抓住。
重庆那次谈判,成了国共两边力量的一个拐点,蒋介石让毛泽东走,是个临时的办法,可这么一放,等于给了中共政治上的合法性,后面打解放战争,舆论道义的底子都打好了,毛泽东回延安的时候讲了一句,今天走是为了明天再回来,他把历史的方向看得很清楚,蒋介石1949年退到台湾,在日记里列了十三条失败原因,还是没把根子上的事想明白,政治这东西,赢不赢,从来不是靠战术上的小算盘,而是看你能不能回应那个时代和老百姓最想要的东西。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