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正式施行!中方对美船舶收特别港务费 收费标准、影响范围解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4 08:01 1

摘要:2025年10月14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正式生效,标志着中方针对美方单边贸易措施的反制举措落地。这一被业内视为"对等反制"的政策,不仅明确了收费范围与阶梯式标准,更将对中美航运业、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当前国际经贸博

2025年10月14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正式生效,标志着中方针对美方单边贸易措施的反制举措落地。这一被业内视为"对等反制"的政策,不仅明确了收费范围与阶梯式标准,更将对中美航运业、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当前国际经贸博弈的重要注脚。

此次特别港务费的征收并非"一刀切",而是有着清晰的界定标准与实施规则。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告,需缴费的船舶涵盖五类情形:美国主体拥有或运营的船舶、美资持股25%及以上的企业所属船舶、悬挂美国旗的船舶,以及在美国建造的船舶 。不过政策也设置了豁免条款,中国建造的美相关船舶、仅来修船的空载船舶等可免缴费用。

收费标准采取分阶段阶梯式上涨,2025年10月14日起首阶段按每净吨400元人民币计收,此后每半年上调一次,至2028年4月17日将升至每净吨1120元人民币 。这一标准与美方此前针对中国船舶的收费政策基本一致,体现了"对等反制"的原则。为避免重复收费,政策明确同一船舶一年内缴费不超过5个航次,同一航次挂靠多港仅在首个港口缴费。

值得注意的是,海事管理机构将严格执行缴费核验,未缴清费用的船舶不得办理进出口岸手续,这一刚性规定确保了政策的落地执行。

中方此次举措并非主动挑起争端,而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行为的必要回应。回溯事件脉络,今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发起301调查,并敲定10月14日起对相关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 。尽管中方自中美伦敦经贸会谈后多次磋商沟通,提供书面回应并提议产业合作,但美方态度消极,执意推进收费措施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指出,美方做法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违背《中美海运协定》平等互惠原则,具有明显歧视性 。数据显示,美国对华实施的出口管制清单物项超过3000项,是中方的三倍多,且滥用"最低含量规则"扩大管制范围,已影响数千家中国企业 。在此背景下,中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出台反制措施,本质上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被动防御行为。

不同航运细分领域受此次政策的影响呈现明显分化,运价波动与成本传导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油运与散货运输领域首当其冲。根据Clarksons数据,VLCC油轮每航次新增港口费约520万美元,占当前运输成本的73%;Capesize散货船每航次新增费用约300万美元,成本占比更是高达162%。当前正值四季度航运旺季,行业景气度上行,市场普遍预期船公司将通过附加费或直接涨价的方式转嫁成本,叠加船舶部署调整引发的供应链扰动,短期内可能大幅推升运价,中长期或系统性抬高运价中枢。

集装箱运输领域则面临短期阵痛。以14000TEU集装箱船为例,中国籍公司船舶新增费用约320万美元,占运输成本的25%,远超海外同行的成本压力。尽管当前美线运价低迷,船公司可能集体涨价缓解压力,但2026年船舶供给增加及红海航线可能恢复通行等因素,仍让集运行业中长期盈利承压。

从企业维度看,中国籍油运、散货公司因挂靠美国港口比例较低相对受益,中远海能、招商轮船等头部企业市场份额稳固;而集运龙头中远海控因在美线布局密集,将面临更大成本考验。

此次港口费互征背后,是国际经贸秩序与单边主义的激烈碰撞。中方在政策实施中始终留有余地,明确收费范围、标准将"视情动态调整",并多次呼吁美方回到对话协商轨道 。商务部强调,中方不愿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若美方一意孤行,将坚决采取进一步措施 。

市场最关心的是,这种"对等反制"是否会加剧中美经贸摩擦?从历史经验看,航运业的成本传导最终可能影响两国企业与消费者。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近30%的农产品出口依赖中国市场,若散货运价大幅上涨,将直接增加美国农场主的出口成本。而中国家电、电子等出口企业,也可能因集运成本上升面临利润挤压。

截至发稿,美方尚未针对中方此次措施作出新的回应,但特朗普此前已表态将对中方加征100%关税并管制关键软件出口 ,后续博弈仍存不确定性。这场围绕港口费的较量,早已超越航运领域本身,成为检验国际经贸规则效力的试金石——当单边主义挑战公平秩序时,对等反制能否推动回到对话轨道,或许是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

来源:海哥聊天下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