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深圳年赚200万:没靠风口,全是普通人能抄的“小刚需逻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01:16 1

摘要:老同学去年赚的200万,没做直播没搞跨境,就靠盯“别人嫌琐碎的小微企业刚需”死磕——别觉得这钱离你远,他说的话全是能落地的干货,核心就一个:别追大机会,把“大公司看不上、散户做不了”的小事做透,钱自然来。

老同学去年赚的200万,没做直播没搞跨境,就靠盯“别人嫌琐碎的小微企业刚需”死磕——别觉得这钱离你远,他说的话全是能落地的干货,核心就一个:别追大机会,把“大公司看不上、散户做不了”的小事做透,钱自然来。

先别眼馋200万,先搞懂他选的赛道:专做深圳小微企业的“社保简易托管”。

不是什么高深业务,就是帮没专职HR的小公司做员工社保增员、减员、年检,每月收280块。为啥选这个?大人力公司嫌单客收费低、事多,不愿接;散户又不懂社保政策,怕给客户断缴、漏缴。他刚好卡在这个缺口里——深圳小微企业多,社保是“不做就违法”的刚需,哪怕每月只赚280块/家,700家客户一年就是235万,他去年做到680多家,刚好近200万。普通人找赛道就按这个标准:去工业园区转,听老板吐槽“没人帮着干”的小事,比如“合同备案搞不懂”“公积金开户嫌麻烦”,这些就是你的机会,别贪大,盯死一个刚需做。

轻资产起步,别一开始就把自己拖垮。

他刚做时没租办公室,用共享办公位(每月600块),没雇全职,就找2个兼职做交付——一个熟社保系统的宝妈(按单算,1单给30块),一个懂基础表格的大学生(负责整理客户资料,时薪20元)。自己只干两件事:跑客户谈合作,盯服务质量(比如每月跟客户核对1次社保缴费记录)。前3个月只赚了8000多,但没亏过本——不像很多人创业,一上来租写字楼、招团队,每月固定成本几万,没等赚钱就垮了。普通人起步记住:能省的成本全省,能找兼职就别雇全职,先活下来,再谈规模。判断自己该不该花某笔钱很简单:这钱不花会不会影响接单?不会就先不花。

别贪“一次性快钱”,靠“复购+转介绍”滚客户。

有人劝他“加项赚快钱”,比如帮客户做“高价的政策解读”(单客能收1500块),他没干;反而给老客户设了两个规则:连续合作满6个月,第7个月免费;推荐1家新客户,两家各免1个月费。就靠这招,他的客户复购率超95%,65%的新客户来自老客介绍——不用花一分钱广告费,客户还越来越多。普通人做业务要想明白:复购的成本比找新客低10倍,把老客服务好,让他们帮你拉新,比自己天天跑客户轻松得多。有个小方法:每月给老客户发1次“社保小贴士”(比如政策变动提醒),不用多复杂,让对方记着你就行。

“被逼”着补短板,别等“学好了再做”。

他自己一开始也不懂社保政策,被客户问住过两次,后来逼着自己每天花1小时看社保局官网的“政策解读”,还加了3个社保专员的微信,遇到不懂的就问(偶尔发个小红包)。没像别人那样“先报班学三个月”,反而边做边补——客户问什么,就去查什么,查多了自然就懂了。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觉得“自己要先学透才能做”,结果学了半年还没起步。其实你缺的不是知识,是“边做边补”的勇气,遇到不懂的,找懂的人问,比自己硬学快10倍。

普通人想抄他的路,3步就能落地。

第一步,找刚需:花1周时间,去你城市的工业园区、创业园转,跟5个以上小老板聊天,记下来他们“抱怨却没人解决”的小事,选1个你能上手的(比如帮小餐馆做营业执照年检,帮小公司做工资表)。

第二步,轻启动:自己先做1-2个试点客户,免费试服务1个月(比如帮客户做1次社保增员),验证需求;没问题再找1-2个兼职帮你分担,比如帮小公司做年检,就找懂工商流程的兼职,按单分成。

第三步,促复购:给客户设简单的复购和转介绍奖励,比如“续半年送1次免费的政策咨询”“推荐新客各减50块”,规则别复杂,简单直接才有人愿意帮你。

很多人觉得赚大钱要靠“大机会”,其实不是。

他的200万,就是靠“280块/家的小单”堆出来的,没什么高大上的技巧,就是把“社保托管”这件小事做踏实:每月准时缴费,客户有疑问1小时内回复,不赚违规的钱。普通人别总盯着“年入百万”的神话,先从“每月赚1万”的小事开始,把每一个小客户服务好,慢慢堆,你也能拿到自己的结果。

搞钱不是比谁“看得远”,是比谁“做得实”。

风口会变,大机会会消失,但“别人嫌小的刚需”一直都在;复杂的模式容易垮,简单的逻辑才稳。能把“小事做透、客户留住、成本控住”,你就已经赢过了八成想赚大钱的人——毕竟,再大的数,也是从小数开始堆的;再远的路,也是从第一步开始走的。

来源:大冰看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