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看到《法制日报》刊登的一篇题为《升级服务秒办结,申请降级却被“踢皮球”》的报道,真的触动我的敏感神经,我不禁想问,这些电信运营商精心设计的“套餐”为何总是能把客户“套惨”?正如网友调侃:这样的“套餐”真的是防不胜防啊!稍不留心就被“套住”,甚至被“套惨”
文/钱扣荣 编辑/钱扣荣
近日,看到《法制日报》刊登的一篇题为《升级服务秒办结,申请降级却被“踢皮球”》的报道,真的触动我的敏感神经,我不禁想问,这些电信运营商精心设计的“套餐”为何总是能把客户“套惨”?正如网友调侃:这样的“套餐”真的是防不胜防啊!稍不留心就被“套住”,甚至被“套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套”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让你摸不着门。
一、广告先行,“忽悠套”。
每每看到这些运营商的宣传广告,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宣传车也好,大幅广告也好,门店宣传也好,都离不开一个共同持点,就是对客户有利的字写得特别大,如“5元/月套餐、话费0.10元/分”等字眼在广告中显得尤为耀眼,同时广播喇叭更是以好消息的名义,不厌其烦循回播放,而对客户不利的条款却只字不提,即使广告上有标注,那字也是细得让你无法形容,你哪怕是戴上老花眼镜恐怕都难以找到,真的把客户忽悠得摸到不边。
二、登门宣传,“情感套”。
大凡能够登门入户做宣传的,都是能说会道的擅长者,见人一脸笑,开口都是“套”,左手一壶油,右手一袋米,没有一个大爷大妈、叔叔阿姨不开口,套近乎,论辈分,行行用到。特别是一些长期不出家门的年长者,被说得你无法推辞,只好接受。他们用好“情感牌”,财源滾滚来,“套”你没商量!
三、引诱进门,“尽菅套”。
进门迎接一脸笑,想走没那太轻巧;只要一经进入“套”,任意宰割无门告;你要升级一点到,你想降级难办到。即使办成,也让你有得绕,请看一位网友的截图你便知分晓。
记者就此也对10款主流消费、办公及娱乐类APP进行实测,发现所有产品均支持用户一键升级会员或服务,付款后立即生效。但进行降级或退款时,无一例外地要求用户主动联系客服处理?而实际沟通的过程中,记者往往需要多次重复输入“降级”“退款”等关键词,才能触发相关服务选项,接通人工客服后,对方常以“您已享受的权益价值超过会员费”等话术“婉拒”退费申请,并反复劝说记者再考虑一下。
笔者认为,运营商将“套餐”变成“套路”,将客户“套惨”的乱象,我们千万不可小觑,也决不能再让其继续“套”下去,更不能这一地带成为监管的真空地带。当前,相关管理部门唯有动真碰硬,依法依规,给予严厉打击,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大家认为呢?
以上观点,或许是本人的一孔之见,正确与否,欢迎大家来评论区批评指正的同时,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更期待分享大家的新观点,新见解!
来源:前途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