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蛤蟆,并不是街头小吃,也不是家庭主食。但是,在鄂尔多斯人的餐桌上却是常见的一种食物。油蛤蟆,是我家乡的一种叫法,外孙女说我说的是地语(方言),她学我说地语,随着我叫油蛤蟆。其实,油蛤蟆有很多种叫法,有人叫它油碰蛋、有人叫它面蛋蛋、有人叫它炸面圪蛋、也有人叫它
“姥姥,今天吃油蛤蟆,好吗?”
“好的。”
听我答应了,外孙女高兴地蹦跳到厨房来给我帮忙。
油蛤蟆,并不是街头小吃,也不是家庭主食。但是,在鄂尔多斯人的餐桌上却是常见的一种食物。油蛤蟆,是我家乡的一种叫法,外孙女说我说的是地语(方言),她学我说地语,随着我叫油蛤蟆。其实,油蛤蟆有很多种叫法,有人叫它油碰蛋、有人叫它面蛋蛋、有人叫它炸面圪蛋、也有人叫它鸡蛋泡泡……无论哪种叫法,鄂尔多斯人都知道它是一种普通的面食。这种面食色香味美,有着鄂尔多斯独特的味道,品尝一顿就难以忘掉。
在我小时候吃一顿可口的食物,不但有种果腹的满足,还有一种吃前期盼、吃后回味的幸福感。油蛤蟆是我小时候最期盼的食物。虽然它只是一种普通的面食,但由于生活在农村,那时缺乏油,也缺乏鸡蛋,一年也吃不上几顿。有人会说农村不缺鸡蛋,是的,农家人是喂鸡有鸡蛋,但是鸡蛋是农家人的小银行,绝对舍不得吃。鸡蛋得卖钱,用来买家用的油盐调料。其实,我们也只有在过年腊月备办年货时,母亲炸完了酥鸡以后,给我们炸一顿油蛤蟆解馋。
母亲挖几碗白面,再打几颗鸡蛋,放上盐,用冷水调制成稠稀适中的面糊糊,用筷子搅匀了,再用小勺一勺一勺地放油锅里。炸出来的油蛤蟆形状各异,色泽鲜亮,看着就让人香得流口水。母亲把炸熟的油蛤蟆捞出来放在盆里时,还冒着热气。明知道一出锅的油蛤蟆烧得烫嘴,但经不住香味的诱惑,我们就用手捏一个吃,“费、费”地吹,还是很烫,有时太烫手拿不牢就掉炕上了,赶紧捏起来再吃。母亲就会亲昵地说:“慢点吃,可多了,管饱吃,小心烫嘴。”母亲一锅一锅地炸,我们不停地吃,母来炸完了,我们也吃饱了。在我的记忆中,吃一顿这样外酥内柔的油蛤蟆真的很解馋,细细回味有种精神享受。所以,我们小时候期盼过年的心情比现在孩子浓郁,觉得过年真好,又能穿新衣服,又能吃好吃的,感觉过年是最幸福的时刻。
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热带水果、山珍海味都能吃到。油蛤蟆这种普通的面食不再是什么稀罕的食物,作为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人,还是对它情有独钟,它不但是家庭美食,炸得漂亮点还能进得了大饭店。
美食并没有标准,只要喜欢吃都可以称之为美食。每个地方的美食,代表了不同地方的特色。油蛤蟆也可以称之为鄂尔多斯的一种让人垂涎的美食。这种美食年轻人吃的是一种味道,老年人吃的是一种情怀。正如我对油蛤蟆的偏爱与执念,几十年吃不厌,不仅是因为它的味道,还是对童年生活的一种怀念。
▼
编辑:吴卓群
校对:郭娜
审核:武文玲
终审:折海军
来源:鄂尔多斯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