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竞聘校长演讲内容引发的教育反思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23:43 1

摘要:全面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行政性、形式化任务,取消异化变质的家委会职能,废止强制性手抄报、家长打卡、频繁召开的非必要家长会及强制观看视频等负担性要求。

近日,两位教育领域自媒体发布了一篇内容完全一致的竞聘校长演讲稿,引发社会关注。该演讲稿提出若干教育改革主张,其中第三至第八条尤为引人深思:

第三,取消电子黑板,以切实保护学生视力健康。

第四,关闭学校小卖部,严禁其销售不符合营养健康标准的食品。

第五,取消校服采购垄断机制,全面下架现有校服,允许家长自主选购,每套成本控制在100元以内,学校不参与任何利益分配。

第六,明确教师岗位职责,作业批改须由任课教师亲自完成,确保教学反馈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第七,严禁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尤其对“课上不讲、课后补习”等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一经查实,立即解除聘用。

第八,全面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行政性、形式化任务,取消异化变质的家委会职能,废止强制性手抄报、家长打卡、频繁召开的非必要家长会及强制观看视频等负担性要求。

上述主张并非出于政策倡议或学术研讨,而以一名教师竞聘校长的身份提出,其内容直面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与现实困境。尽管其真实性尚待核实,但其引发的广泛讨论,已折射出公众对教育本质的深层关切。

逐条审视,其背后逻辑值得深入探讨:

电子黑板的推广本为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但其过度使用已对青少年视力健康构成显著影响。根据权威部门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持续处于高位。技术应用应以服务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若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则需重新评估其使用边界与规范。

学校小卖部作为后勤服务设施,理应遵循健康导向原则。然而现实中,大量高糖、高脂、高盐食品充斥其中,与学校作为健康教育主阵地的定位严重背离。禁止销售垃圾食品,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在教育场景中的具体体现。

校服采购长期存在垄断经营、价格虚高、利益输送等问题,不仅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亦损害教育公平。提出“自主选购、限价100元、学校零利润”,虽在操作层面需进一步论证,但其核心诉求——透明、公平、去商业化——具有明确的正当性。

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基础保障。当前部分学校将作业批改变相转嫁至家长,不仅模糊了家校责任边界,也削弱了教学的专业性。重申教师职责,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

“课上不讲、课后补习”行为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破坏教育公平,形成“知识商品化”的错误导向。对此类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体现的是对教育公益属性的坚定维护。

至于家委会职能异化、形式主义任务泛滥等问题,已成为家校协同中的突出矛盾。手抄报、打卡、强制观影等任务,耗费大量非教学时间,加重教师与家庭负担,偏离育人初衷。精简非必要事务,是实现教育减负增效的必要举措。

此份演讲稿的传播,其价值不在于是否出自真实竞聘场景,而在于其系统性地汇集了一线教育工作者与广大家长的普遍诉求。它所反映的,是公众对教育回归育人本源的深切期待。

教育改革的推进,既需顶层设计,亦离不开基层实践者的清醒发声。此类主张或许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尚存讨论空间,但其背后所体现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与改革勇气,值得充分肯定。

我们应以理性态度对待此类公共讨论,既不盲目追捧,也不轻易否定。唯有在尊重教育规律、坚持公平正义、保障学生权益的基础上,推动制度优化与实践改进,方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倘若真有教育工作者在管理岗位竞聘中,以如此严谨态度提出改革构想,其精神理应受到尊重与支持。教育的真正进步,正源于每一个敢于直面问题、坚守初心的实践者。

愿此类声音,不仅停留于网络讨论,更能转化为推动制度完善与实践变革的现实力量。

来源:香寒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