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的成长焦虑:行业领先者逃不了的价格突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23:32 3

摘要:10月9日,大疆启动“双十一”促销活动,多款主力产品大幅降价。其中不乏明星产品,云台相机Pocket 3标准版从3499元降至2799元,全能套装从4499元降至3599元,最高降价900元;运动相机Action 4最高降价1129元……

近日,大疆的一则降价消息,让不少消费者喜悦全无。

10月9日,大疆启动“双十一”促销活动,多款主力产品大幅降价。其中不乏明星产品,云台相机Pocket 3标准版从3499元降至2799元,全能套装从4499元降至3599元,最高降价900元;运动相机Action 4最高降价1129元……

消费者连夜维权,这场商业转型之所以演变为口碑危机,根源在于大疆未能妥善处理新旧业务之间的平衡,也未充分顾及消费者体验。

一度以技术壁垒构筑价格护城河的大疆,如今正主动将战火引向价格地带。这场罕见的全线降价,表面是清理库存、应对围攻的防御之举,深层则释放了行业从“技术驱动”迈向“生态与规模驱动”的关键信号。

01 清库存,还是打开市场

据大疆多平台店铺信息显示,此次促销活动中,确实有多款产品降价,涉及户外电源、云台相机、运动相机、手机稳定器、无线麦克风、无人机、扫地机器人。京东旗舰店信息显示,大疆“双十一”活动10月9日开始,优惠购买的期限是10月9日0点-10月14日24点。

让人意外的是,今年刚发布的首款全景相机Osmo360和首款扫地机器人ROMO系列,也出现在降价名单里,

大量近期购机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不满。据悉,“宣发少、周期短、线下价保脱节”,是本次降价的三个核心争议点。其中,面对大量售后反馈,不同渠道的应对方式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消费者成功获赔或通过退货重买减少损失,但也有不少消费者的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

对于线上和线下的差异,大疆官方商城客服回应:“线下门店和线上平台会根据不同的活动节奏和方案提供各类优惠形式,包括价保、买赠或满减等,因此各渠道的活动政策可能会有所差异。”

面对舆论,大疆官方表示,已经注意到由此引发的关注与讨论,重视每一位用户的反馈。目前正通过各个渠道沟通,为用户提供清晰指引与必要支持。理解用户的心情,也将倾听各方声音,优化相关的服务与沟通机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认为,企业有权自主决定何时降价及降价幅度,大疆突然降价的行为一般不存在法律问题。但如果商家在销售时虚假承诺不会降价或隐瞒即将降价的信息,诱导消费者以高价购买,则构成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然而,合法不等于合理,品牌的言行不一,损害了消费者对品牌的长期信任。现代商业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信任度的竞争。消费者对品牌的期待不仅是优质产品,更包括诚信的商业行为。

公开信息显示,大疆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深圳,由创始人汪滔带领团队从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起步,逐步发展为全球无人机行业龙头。而大疆过往的价格体系始终保持着稳定,此次突然降价的举动,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

02 挑战不容小觑

行业领先企业主动发起价格战,通常瞄准以下几个核心目标:构筑市场壁垒,加速行业洗牌,为新产品铺路,以及加速淘汰旧技术或旧模式,推动新标准的普及等。大疆本次降价,瞄准的又是哪个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大疆此次决策的背后,实则是其在重重压力催生的“危机感”之下的战略选择,希望通过降价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实现竞争突围。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大疆此时对Pocket 3、Action 4等老品大幅降价,可能是为后续的新品腾出市场空间。

千元降价背后,其实是大疆掩饰不住的“成长焦虑”。作为全球无人机领域的领先者,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70%以上。

表面光鲜背后,实则危机重重。

“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达到200亿元可能就到顶了”,无人机发展很快,但在2016年汪滔就预见到了无人机市场天花板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正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过渡,增长动能明显减弱。

据QYResearch预计,2025年-2030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仅在8%左右,远低于此前两位数以上的增速。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但增速从2020年的45%骤降至18%,降幅超六成。目前消费级无人机或已触及行业“天花板”,换机周期拉长,新增用户主要依赖农业植保、影视航拍等创新场景,而消费级市场的“刚需”基本饱和。

此外,在智能影像设备领域,大疆的日子也不好过。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手持类智能影像设备2023年的市场规模为364.7亿元,到2027年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92亿元。2024年,影石、大疆以及美国的GoPro合计占据78.9%的市场份额。其中,只有影石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28.4%增长至2024年的35.6%;大疆则从2023年的19.1%降至2024年的13.2%;GoPro作为传统国际巨头,市场份额也从38.2%降至30.1%。

对于大疆来说,降价属于典型的“杀敌三千,自损八百”,降价虽然有可能扩大自身市场份额,但负面作用就是降低盈利水平,同时可能引发连锁价格战,破坏整个行业生态。

因此,降价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03 如何保住增速?

如今,大疆不得不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对此,大疆采取“技术深耕+市场多元化”策略。面对大疆的跨界进击,原有赛道玩家不再保持“客气”,反击迅速展开。

7月,大疆推出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直接进入影石的核心市场。大疆发力全景相机,影石就高调宣布了公司的无人机布局,试图在存量市场中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据悉,影石创新推出“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直接冲击大疆消费级市场,更是入选《时代》杂志“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

但是,跨界并不是那么好做。大疆需在GoPro、影石已占据心智的相机市场中撕开缺口;影石也要直面大疆在无人机领域构筑的技术、渠道与品牌壁垒。

随后在8月,大疆又发布扫地机器人DJI ROMO,闯入本已竞争激烈的智能清洁领域。项目自2021年立项,团队逾百人,采用无人机同款感知与路径规划技术。但用户反馈存在漏扫、清洁不净、基站漏水、避障能力弱等问题。上市后,市场反响并不及预期。

在扫地机器人市场,其赛道更为拥挤,大疆将面临来自科沃斯、石头科技等成熟玩家的挑战,而科沃斯、追觅科技等头部企业也已在进行多元化,来寻求破局。

面对愈发拥挤的市场和竞争对手的紧逼态势,大疆也需要考虑如何保住增速?

近年来大疆的产品发布被部分消费者视作“挤牙膏”式创新,挑战者的出现也会激励行业更快速,更深入地发展。企业的长期护城河,终究建立在科技创新实力、用户持久信任与品牌价值之上。大疆需要超越“挤牙膏式”的产品迭代,通过更具颠覆性的创新,重新彰显其技术领导力。

正如大疆之前的广告一样“逐梦虽难,还请坚持”。走出舒适圈、扩张边界,是大疆必须做的事。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