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踩过的雷:8款苹果产品别盲目入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22:19 1

摘要:我在苹果圈混了好几年了,感受被苹果生态包得很紧,我们的设备联动被用得顺手,像是从 iPad 复制能直接粘到 Mac,这些事现在被当成理所当然了,但换到非苹果设备时,人们就会发现这并不是普遍的体验,像 AirDrop、快捷指令、Apple Pay、Continu

我在苹果圈混了好几年了,感受被苹果生态包得很紧,我们的设备联动被用得顺手,像是从 iPad 复制能直接粘到 Mac,这些事现在被当成理所当然了,但换到非苹果设备时,人们就会发现这并不是普遍的体验,像 AirDrop、快捷指令、Apple Pay、Continuity、iCloud 同步、专注模式、AirPods 自动切换这些功能,被我和很多人日常依赖着;

话说回来,所有东西都值得买吗,趣哥觉得这个问题要想清楚,别光被新品光环冲昏头脑,我自己就会停下来想,真的需要吗,还是就被新鲜感带着走了。

我现在戴着 Series 9,很多功能被我喜欢着,但电池是个烦人事,白天戴着要是晚上还想戴着测睡眠,电量通常撑不到 24 小时,这就让我犹豫要不要换机,这种时候我就会干脆不换,用着旧的凑合着。

1、Vision Pro

买了之后常常被落灰摆在一边,理由很直接,贵重、戴着累、日常“非必需”应用少,浏览网页时人们还是会去拿 Mac,想玩游戏时大家还是会去电视或游戏主机,这东西被一些人当作实验级玩具,但被期望日常使用的场景很少;

为什么会后悔,重量和佩戴舒适度被抱怨多,内容生态被说得太薄,公开场合使用会有社交尴尬,价格在多数人看来又太高。

2、FineWoven 手机壳

看起来高雅,质感一开始被很多人喜欢,现实中却被用户吐槽得不少,这些布面壳子很容易被刮伤、沾污,短短几周就显得又旧又脏,有人本来期待它像皮革那样越用越有味道,但结果是变得破破烂烂,企业后来也在新品上线里慢慢淡化这系列;

为什么会后悔,耐用性被广泛质疑,老化之后的样子并不讨喜,口碑参差不齐但负面反馈不少。

3、AirPods Max

一开始因为它的声音和做工被我和很多人看好,但后来有用户反映耳罩内部会有凝结水汽,短时间使用后就可能出现爆裂音、蓝牙断连等问题,有人在 2025 年还发起了集体诉讼,看到这些案例后我也就打住了;

为什么会后悔,耳罩内凝结被投诉,音频和连接问题被报道,维修成本高且没有统一的官方解决方式。

4、Magic Mouse(USB-C 版本)

苹果改了接口但没改那“扁平不贴手”的设计,这东西继续被很多人说握着不舒服,充电时还不能继续用,这点让人很头疼;

为什么会后悔,人体工学不适合多数人,它的设计在充电时造成使用中断,设备切换也被说得不够顺手。

5、Apple Watch Ultra / Ultra 2

看起来硬朗耐用,但体积和重量对有些人来说太夸张了,很多人戴了几天就退货了,尤其是想用来睡眠追踪的人,会发现戴着睡觉很不舒服,系统更新后电池表现也可能变差,多数人买它并不会用到潜水或双重 GPS 那些高级功能;

为什么会后悔,体积和重量让某些手腕不舒服,电池在重功能下被快速消耗,买来的特性往往用不上。

6、HomePod / HomePod mini

我家里有两个 HomePod mini,看电视时被我常用,但有人把它当作更复杂的智能中枢来期待时就会受伤,Siri 的表现和 HomeKit 对第三方设备的兼容性经常被抱怨,这东西和苹果自家生态配合得好,但和外面设备一起玩时就会被卡住;

为什么会后悔,语音助手和智能家居协议在跨平台时经常出问题,实际体验并不总是流畅。

7、M4 MacBook Air 从 M1/M2 升级

很多人当作冲动消费,日常写邮件、浏览网页、写文档这类任务,新旧机型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低内存版本尤其被很多人诟病,现在应用越来越吃内存,AI 功能和多任务会把 8GB 挤爆,内存和存储又无法后期升级,这让很多人后悔买了低配机;

为什么会后悔,内存和存储不可升级,轻度用户很难感受到 M4 的明显提升,低配很容易被未来的软件需求逼到角落里。

8、Studio Display

纸面参数看着漂亮,但实物中的摄像头画质常被说模糊、偏软,价格又高,且面板只到 60 Hz、没有 mini-LED 或 HDR,很多竞品在同价位提供更多显示规格,也有人抱怨音箱会有杂音,这让人开始怀疑它值不值这个价;

为什么会后悔,内建摄像头和音响的体验不稳定,显示规格在同价位里显得保守。

我的想法

爱苹果的人很多,但盲目升级很容易被“新”字带偏,我建议先想清楚自己的刚需,像潜水和高强度运动这些特性如果用不到就别买,日常用品要更看重耐用性和续航,这些原则被我在买东西时反复提醒自己,买之前最好多想一想,到底值不值,别只看宣传。

来源:趣聊科技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