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自10月9日启幕以来,已推进数日。这场持续升温的时尚盛会,早已超越单纯的秀场集合,在城市空间中铺开多元文化图景,成为连接国内外时尚力量、融合创意与产业的核心枢纽。
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自10月9日启幕以来,已推进数日。这场持续升温的时尚盛会,早已超越单纯的秀场集合,在城市空间中铺开多元文化图景,成为连接国内外时尚力量、融合创意与产业的核心枢纽。
作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的十大标杆活动之一,本季时装周以“拓界・再定义”为主题,在科技、艺术、文化与可持续理念的交织中,不仅为全球品牌提供了深耕中国市场的实践平台,更让本土设计力量得以在国际视野下持续发声,实现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的深度交流,启幕至今的多场发布秀、跨界活动与主题展览,已让这份 “双向共生” 的生态轮廓愈发清晰。
本土力量的集体发声:从“创意新苗”到“生态支柱”的十年蜕变
回溯2015年前后,中国本土设计正处于“破土而出”的关键阶段——消费者对个性化表达的追求日益强烈,买手业态逐步兴起,国际时尚舞台上的中国面孔开始增多。而上海时装周,正是这场“本土设计浪潮”的重要推手。历经十数载耕耘,当年的“创意新苗”如今已成长为“蔚然成林”的产业力量,本季时装周中,多位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本土设计师品牌集中庆祝周年纪念,成为中国时尚设计力量的一次集体巡礼。
在新天地焕新升级的“魔方秀场”,8ON8迎来品牌标志性的八周年发布,XUZHI则带来意义非凡的十周年大秀。这两个品牌从创立之初便扎根上海时装周,前者以复古未来主义的设计语言打破风格边界,后者则凭借对面料与结构的细腻把控,成为中国独立设计的代表之一。此外,Le Fame选择在外滩举办十年发布秀及主题展览,将东方美学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让外滩的历史建筑与品牌的设计理念碰撞出独特的文化火花。
这些本土品牌的集中发声,不仅是各自成长节点的见证,更折射出上海时装周对本土设计生态的培育之力。从最初为独立设计师提供“展示窗口”,到如今构建起涵盖发布、传播、商业转化的全链条支持体系,上海时装周已成为本土品牌走向成熟的“孵化器”。GLAM特色时尚发布在前滩31打造社交礼服专场,填补了本土细分时尚领域的空白;KIDSWEAR则在800秀上演儿童时尚专场,其中jnby by JNBY以“自由的想象力”为理念担纲开幕大秀,展现了本土品牌在童装领域的创意实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土品牌不再局限于“风格表达”,而是开始在“可持续”“跨领域共创”等全球时尚议题中主动发声。国民品牌康师傅首度跨界上海时装周,联手设计师品牌RICO LEE,创新运用茶渣与再生塑料瓶制成环保面料,不仅推出了兼具实用性与环保理念的服装系列,还同步发布康师傅冰红茶×上海时装周限定罐,让“可持续时尚”从秀场延伸至大众消费场景。荷木HEMU、TUYUE涂月、SUNCUN三寸盛京、AWAYLEE等品牌则围绕东方美学展开多元探索,将苏绣、扎染等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语言结合,让本土文化在时尚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种从“本土风格”到“全球价值”的跃迁,正是上海时装周推动本土设计力量成长的核心成果。
国际品牌的“上海选择”:从“市场试水”到“生态共建”的深度绑定
如果说本土品牌的集体发声展现了上海时装周的“内生动力”,那么国际品牌的纷至沓来则印证了其作为“亚洲时尚枢纽”的国际影响力。本季上海时装周吸引了十余个海外品牌举办首秀,并迎来众多“老朋友”的深度参与——这些国际品牌的“上海选择”,早已超越单纯的“市场拓展”,成为与中国时尚生态共建的“战略布局”。
在首秀阵容中,阿迪达斯的呈现具备较高关注度。作为全球运动时尚领域的重要品牌,阿迪达斯选择在上海老市府大楼创意呈现「POWER OF THREE」系列活动,恰逢其上海创意中心成立二十周年。此次活动并非简单的新品发布,而是一场跨界融合的“时尚盛宴”——品牌携手著名音乐人、顶尖舞者、跨界艺术家和世界超模,以实验性的街头表达,诠释“诞生于赛场,闪耀于秀场,风靡于街头”的品牌路径。这种将品牌历史、本土文化与时尚表达深度结合的方式,既展现了阿迪达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体现了上海时装周作为“文化连接器”的独特价值。此外,曾亮相国际时装T台的韩国品牌EENK、美国品牌Climate Project,以及来自法国、意大利、越南的多元设计力量,均选择在新天地“魔方秀场”发布新品;丹麦品牌ONLY更是将其30周年纪念活动落地上海时装周,这些国际品牌的集中入驻,让上海时装周成为全球时尚新品的“首发阵地”。
在“老朋友”阵营中,国际合作伙伴们以“深耕之姿”推动着与中国时尚生态的深度绑定。全球高端精品集团开云集团将第四届“开云中国可持续创新先锋奖”落地时装周,围绕“引领水资源正效益”的主题,挖掘中国初创企业的科技成果,加速中国时尚产业的可持续创新步伐,这种从“品牌合作”到“产业赋能”的转变,让国际资源真正服务于中国时尚产业的长期发展。
哈罗德百货与H&M的持续参与,则展现了国际品牌对本土设计力量的“赋能式合作”。哈罗德百货第六年携手上海时装周,以「伦敦至上海:时尚双城记」为主题,为中国设计师提供国际级曝光与合作机遇,将其在全球时尚领域的专业洞察与中国市场的需求结合;H&M 则在去年“中国设计师合作计划”成功的基础上,本季正式启动第二季合作,携手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JACQUES WEI,以2026中国新年为题,生肖“马”为灵感源点,打造涵盖女装及配饰的全新联名系列,将于2026新春之际正式发售。该系列将东方含蓄意境与西方现代廓形交织,塑造独立优雅的摩登女性形象。
对此,JACQUES WEI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魏东辉进一步解读:“通过这个系列,我们与H&M一起从新的角度诠释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灵感的设计,并探讨如何让其在现代时尚语境中焕发生机。生肖‘马’不仅是一个符号,更承载着‘力量、自由、进取’的精神内核,我们希望能从更细腻的文化视角出发,将这些精神特质通过时尚语言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设计。本次与 H&M 和上海时装周共同推出的合作系列,是对 JACQUES WEI 本身品牌风格边界拓展与内核深化的重要尝试。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系列传递‘自由无畏的优雅’这一精神内核,我们觉得现代女性可以如同骏马一般,既有冲破束缚的力量,又有不失从容优雅的姿态,在生活中自在地展现真实的自我。”
H&M亚洲设计中心负责人Sara Gydal Lindquist则从合作落地与价值实现的角度补充道:“依托第一季合作系列的成功,我们本次联名系列除了中国大陆以外,也会在韩国、泰国及澳大利亚的H&M线下或线上渠道进行发售,为设计师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为更多关注中国设计的消费者带去新的时尚选择。在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上,正如我们始终致力于为顾客以可持续的方式和优惠的价格提供时尚与品质,我们希望最大程度保留设计师独有的设计语言,而H&M亚洲设计中心负责提供全部的面料和其它材料,并承担所有生产工作。我们与JACQUES WEI团队共同梳理其标志性设计语言 —— 如东西方美学拼接、利落廓形、细腻面料质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面料优化、品类平衡等方式实现设计感、商业性与实穿性的平衡。我们与设计师团队共同评估每一款单品的‘设计完整性’与‘商业可行性’,最终让大众消费者获得兼具JACQUES WEI设计灵魂同时适合不同日常穿着需求的时尚单品。”
这种“双向赋能”的合作模式,既让本土设计师的创意获得更广泛的国际传播,也让国际品牌更精准地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正如H&M集团零售大中华区及东亚区总裁司懿德所强调的,通过上海时装周这一平台,国际品牌不仅能触达中国消费者,更能深度融入本土创意生态,实现“全球资源”与“本土需求”的精准对接。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品牌的“上海选择”还体现在对本土文化的主动融合上。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品牌在GLAM社交礼服秀场的集中呈现,将东南亚的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礼服设计结合,与中国本土品牌的东方美学探索形成呼应;而《A MAGAZINE CURATED BY》策展与创造展览上海特别篇,则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师与中国设计师共同创作,通过原作展出与系列论坛,推动国际与本土设计社群的深度对话。这种“文化互鉴”式的交流,让上海时装周不再是“国际品牌的秀场”,而是全球时尚文化的“交融平台”。
从本土品牌的“集体巡礼”到国际品牌的“深度绑定”,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以“拓界·再定义”为指引,构建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时尚生态。在这里,本土设计力量通过与国际品牌的对话,实现了从“风格输出”到“价值引领”的跨越;国际品牌则借助上海时装周的平台,找到了与中国市场、中国文化对话的最佳路径。当新天地的“魔方秀场”在白天将时尚延伸至城市公共空间,在夜晚化身为光影交织的艺术舞台,当LABELHOOD的先锋设计与GLAM的社交礼服、KIDSWEAR的童真创意共同勾勒出多元时尚图景,上海时装周早已超越“秀场”的定义,成为连接国内外品牌、融合多元文化的“时尚枢纽”。在推动上海从“消费目的地”向“消费策源地”与“潮流风向标”迈进的过程中,上海时装周正以时尚为桥,让全球时尚力量在此相遇、共生、共长,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时尚动能。
编辑/孟令津、徐楠
来源: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