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宜子孙”瓦当,圆形,直径13.2厘米,1990年出土于洛阳市瀍河区机车厂东汉墓,边有残缺。
“长宜子孙”瓦当,圆形,直径13.2厘米,1990年出土于洛阳市瀍河区机车厂东汉墓,边有残缺。
瓦当又称“瓦头”,是古代建筑构件瓦筒顶端的下垂部分,最早用于宫殿建筑,是建筑的基本构件之一,具有固定瓦片、遮挡风雨、御寒保暖等作用,同时也能提升建筑的层次感,其纹饰和工艺造型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
该瓦当正面以井字格分为九个区域,上、下、右、左以篆书铭文“长宜子孙”四字,其余部分装饰乳钉纹,边沿内饰弦纹。整体布局均匀,结构严谨,文字线条圆润,端庄大方,显示着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长宜子孙”是汉代常见吉语,类似的还有“君宜子孙”“大宜子孙”“千万岁富贵宜子孙”等吉祥文字,反映着人们对家族繁荣昌盛的美好意愿和子孙永获安康的深切祝福。
汉代长期处于大一统王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国家安宁,物质生活的满足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裕。受汉初黄老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尤其是西汉末年到东汉时期谶纬神学的影响,人们追求长生,希望死后能够飞升仙界,当时的手工业者以巧妙的方式,将蕴含着长生富贵等吉祥寓意的文字呈现在瓦当等器物之上,成为今天研究汉代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点亮文末
让更多人看到吧!
Follow us
加星收藏,每天好看
—END—
统 筹:张人杰
主 编:孙梦雅 责 编:裴真真
编 辑:文 博 校 审:思 梦
~
来源:洛阳旅游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