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竟容不下本土卖家!马来西亚政府,紧急出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18:30 1

摘要:根据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发展局(MDEC)的数据,2021年,马来西亚的电子商务收入突破了1万亿令吉,预计到2025年将飙升至1.65万亿令吉。马来西亚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部长拿督阿米izan·莫哈末·阿里补充道,该行业的增长势头并未减弱,其收入预计将从2022年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如果这些额外费用能助力构建一个更强大、更公平、更具创新力的平台以支持马来西亚卖家,那么这不仅是成本,更是对国家数字未来的投资。

马来西亚人热衷于精打细算。从追踪促销活动到一时兴起的“加入购物车”,网络购物已然成为一项全民娱乐。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现象。

根据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发展局(MDEC)的数据,2021年,马来西亚的电子商务收入突破了1万亿令吉,预计到2025年将飙升至1.65万亿令吉。马来西亚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部长拿督阿米izan·莫哈末·阿里补充道,该行业的增长势头并未减弱,其收入预计将从2022年的1.13万亿令吉攀升至2024年的1.22万亿令吉。

推动这一增长的不仅仅是本地消费者。本土品牌也正在赢得区域市场的青睐——调查显示,67%的新加坡人、46%的菲律宾人和42%的泰国人会定期购买马来西亚产品,尤其是在时尚、食品和美妆领域。

随着人们在线购物的时间和消费额不断增加,众多小型卖家——即我们身边的中小微企业——正积极响应着市场的需求。但在每一笔成功交易的背后,都存在着大多数消费者未曾看见的另一面——经营的真实成本,包括平台费、佣金、营销开支,以及需要精打细算的物流配送费用。

近期,马来西亚三大电商平台Shopee、Lazada和TikTok Shop相继上调了卖家费用,并新增了收费项目。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此举实为更广泛的再投资策略,旨在升级技术、物流及生态基础设施,从而惠及买卖双方。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此表示欢迎。如果您近期浏览过新闻,想必已经看到有卖家呼吁政府介入干预。本地卖家普遍认为,随着平台费用的上涨,他们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部分人担忧这可能会推高商品价格,或扰乱马来西亚的电子商务格局。

政府已经明确接收到了这些呼声,目前正在重新审视电商费用与监管政策,并计划于明年向议会提交新法案,以实现相关规则的现代化。

然而,如果我们将这些费用上涨看作一种战略性的再投资,而非一次挫折呢?此举旨在构建一个更强大、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从而在长远上赋能本土中小微企业。

必须承认,本地电商平台上的竞争,早已不仅限于本土卖家之间。大量廉价的进口商品正涌入市场,不断挤压本土企业的利润空间。

马来西亚微型企业特许经营协会(MAMBA)指出,随着贸易摩擦的持续,这些原本销往美国的进口商品正转向东南亚市场。该协会在声明中指出,电商平台必须持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人工智能搜索工具、欺诈防范系统等配套服务,否则整个卖家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的风险。

“我们已经目睹廉价进口商品通过新旧各种电商平台涌入马来西亚市场,它们压低了本地卖家的价格,并威胁到其长期生存,”马来西亚微型企业特许经营协会秘书长Alvin Low Wei Yan表示,并预计未来数月这一趋势还将加速。

经营着一家小型网店的本地卖家努鲁尔,亲身经历了这种残酷的现实。

平台上泛滥的超低价进口商品,我们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我们依法纳税、雇佣员工、遵守规则经营,却看到海外卖家推出3令吉一件的商品。连成本都无法覆盖,更别说竞争了。

—— 本地电商创业者努鲁尔

时尚品牌ZUCCA的创始人Gary Ng对此深有同感:“价格战和激烈竞争的风险始终存在。当顾客只需轻轻一点就能找到更便宜的选择时,你很难建立起真正的品牌忠诚度。”

尽管面临挑战,但Gary表示,这些情况正迫使像他这样的卖家重新思考运营模式,寻找更明智的竞争策略。

棘手之处在于,市场整体销售正在放缓,当平台费用上涨时,我们的商品交易总额未必会同步增长。这迫使我们采取更具策略性的经营方式——聚焦快销品、精简运营流程、开展内容驱动的营销活动,让投入的每一令吉都物尽其用。

—— ZUCCA创始人Gary Ng

从这个角度看,费用调整正推动卖家创新经营、优化运营,并最终走向更高效、更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些成果终将强化本土中小微企业的整体生态。

尽管部分卖家可能将这些变化视为企业的贪婪行为,但本地行业观察家指出,这些调整实际上是构建一个更强大、更可持续的数字市场的重要步骤。

这些费用为平台的再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持续升级物流系统、防欺诈技术、人工智能工具、数据分析能力及订单履约效率,构筑起马来西亚电商生态系统的核心支柱。

这些投资的成效已经显现:从促销季期间更快速的配送周转,到更精准的退款流程,再到功能升级的卖家分析后台——这些都助力中小微企业能够更好地追踪业绩并优化其营销策略。通过确保平台能持续推进这些改进,整个生态系统的韧性也得以增强。

卖家们已经开始在实际运营中感受到这些变化。

“电子商务赋予了我们力量,”努鲁尔表示,“但我们需要的是与我们共同成长的平台,而不是牺牲我们利益的平台。” 她亲眼见证了平台正在加大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并补充道:“他们确实在努力支持小卖家。他们会主动联系我们、提供指导,而且卖家工具也在持续优化。”

同时经营着线上保健品业务的杰森也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平台的后台运营已显著改善,并强调电商平台的透明度和效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过去,如果你遭到处罚,根本无从申诉。如今,平台设有正规的申诉流程,且透明度更高。即使在销售高峰期,结算速度也比以前更快、更稳定。

—— 本地电商创业者杰森

简而言之,曾经被单纯视为“成本”的支出,如今正转化为一种共同投资,推动着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在服务质量、安全与信任水平上的全面提升。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成本的上升正推动卖家们突破原有的营销思维,尤其是在产品推广方式上。

Gary再次分享了他的团队如何适应线上零售需求的变化——调整内容策略、尝试新的传播形式,并着力强化与目标受众的情感联结。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进行直播,定期制作短视频,与观众的互动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

—— ZUCCA创始人Gary Ng

当被问及成本上涨如何影响其商业决策时,Gary坦率地表示:“我们大约有18%到23%的销售收入被用于支付平台的相关成本——这包括佣金、消费税、支持费、支付网关费,甚至还有退款处理费。”

为此,他的公司不得不提高商品售价,即便这意味着订单量可能会减少。“我们也更审慎地选择需要推广的产品——聚焦于那些周转率高且利润稳定的商品,同时削减在成本压力下难以规模化的库存单位(SKU)。这标志着我们的经营策略,正从‘不计成本的扩张’转向更具盈利性的可控增长。”他如此说道。

这种市场格局正在推动一种更智能、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卖家与平台正在同步适应这一变化。卖家们通过精简运营和优化内容策略来提升竞争力,而平台则持续投入资源,升级其工具、分析系统及生态支持。这些协同发生的变革,正在构建一个更均衡、更具韧性的电子商务生态,并最终惠及所有参与者。

平台自身同样面临着物流、合规、数字安全及基础设施等运营成本的攀升。合理的费率调整有助于其维持正常运营,并持续支持全国数百万中小微企业的成长。

这些再投资不仅惠及卖家,更增强了买家的信心。更强大的欺诈防范机制、更完善的退款系统和更周全的客户保护措施,均能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进而助力本土卖家可持续地扩大其客户群体。

如果仅聚焦于细节,佣金的上调似乎只是对本已微薄的利润的又一重压榨。但若放眼全局,这实际上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一笔投资——它能增强生态的韧性、强化本土平台,并保护中小微企业免遭廉价进口商品的冲击。

毕竟,正如部长阿米izan·阿里曾强调的:政府的监管虽不可或缺,但新规绝不能扼杀行业的生机。

马来西亚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英金鸿对此观点表示认同,他指出,买卖双方均倾向于由市场力量而非政府来决定电商平台的费用。

如果政府干预佣金率的管控,可能会引发诸多挑战。不同的平台拥有各自不同的推广策略,政府若介入,既无法洞悉其战略布局,又可能仅实施统一的费率管控,这将严重冲击平台的市场策略。

—— 马来西亚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英金鸿

对此,数据分析研究与信息有限公司(DARE)的董事总经理潘卡吉·库马尔表示:“合理的费用调整是健康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调整能够促进再投资、提升效率并激发创新,这对马来 F西亚的长期竞争力以及本地中小微企业在区域市场的立足都至关重要。”

作者信息

作者:TRP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