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大命门暴露!一艘潜艇要修15年,一旦被击伤几乎等于击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3 18:00 1

摘要:照片里,特朗普身后的“杜鲁门”号航母右舷盖着巨大海报,侧面漏出的舰体上,斑驳的油漆勉强盖住撞出的凹痕,8个月前的碰撞伤口清晰可见。

美国海军250周年庆典的彩旗还在飘扬,但一张照片却在社交媒体上炸了锅。

照片里,特朗普身后的“杜鲁门”号航母右舷盖着巨大海报,侧面漏出的舰体上,斑驳的油漆勉强盖住撞出的凹痕,8个月前的碰撞伤口清晰可见。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码头边,洛杉矶级核潜艇“博伊西”号已经静静等待维修10年,预计还要5年才能重返海洋。

这艘造价数十亿的“深海杀手”,竟要在码头荒废掉15年。

当全球都在关注美军的航母编队和核威慑力时,其装备维修体系的崩塌,早已成了比敌人更可怕的“致命短板”。

“杜鲁门”号的“遮羞布”是在10月5日被扯下来的。

当天,诺福克军港挤满了观礼人群,特朗普正站在航母甲板上夸赞美国海军的“全球霸权”,一名水手却拍到了耐人寻味的一幕。

航母右舷靠近飞机升降机的位置,一张巨幅海报恰好挡住了一块不规则的凹陷区域,阳光斜照时,能看到凹陷边缘被涂了层与舰体相近的灰色油漆,但凸起的变形痕迹根本藏不住。

这处伤口要追溯到今年2月。

当时“杜鲁门”号正在地中海埃及海岸附近执行所谓的“红海护航任务”,准备排队通过苏伊士运河时,突然与5.3万吨级的货轮“M/VBesiktas-M”相撞。

目击者拍摄的现场照片显示,舰艉右舷的外伸平台被撞出多个大裂口,周边管道像麻花一样扭曲,海水顺着缝隙往里渗。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艘货轮2016年就在孟加拉国附近发生过碰撞事故,属于有“前科”的船只。

事故发生一周后,“杜鲁门”号紧急停靠希腊苏达湾港做了应急处理。

水手们给受损舱室装了新舱壁,勉强保证舰体不漏水,但那些变形的管道和撞破的舰体根本没修。

美国海军当时拍着胸脯说“不影响作战能力”,6月就让它拖着伤体返回了诺福克基地。

谁也没想到,直到10月庆典,这处伤口还是老样子,只能靠海报和油漆“遮丑”。

这波操作很快引来美国网民的群嘲。

有人翻出二战时的老照片:1942年中途岛海战中,“约克城”号航母被日军炸弹击中,船身炸开大洞,美军仅用72小时就完成抢修,让它重新投入战斗。

“现在8个月过去了,我们只给航母涂了层漆?

”还有人尖锐地指出,这事儿跟特朗普的“审美执念”脱不了干系。

他之前就因为嫌弃军舰生锈破口大骂,2019年甚至要求遮挡住以政治对手麦凯恩命名的驱逐舰,这次“遮伤”更像是刻意讨好。

面对舆论风暴,美国海军终于松了口,说“杜鲁门”号的伤要等“中期换料大修”时再修,预计12个月后才能进船厂。

可这个说法根本骗不了内行人,真正的问题藏在美国造船业的“空心化”里。

现在全美国能修10万吨级航母的干船坞,只有纽波特纽斯和普吉特湾造船厂的寥寥几个,而且早就被其他待修舰艇占满了,“杜鲁门”号想插队都没地方。

更要命的是制度捆住了手脚。

美国法律规定,航母、核潜艇这些主力舰艇必须在本土船厂维修,说是怕核心技术泄露,其实是把维修生意留给本土承包商。

可这些指定承包商早就没了竞争压力,维修效率低得惊人。

政府问责局的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关键装备维修要排队数月甚至数年,技术资料还经常丢失,工程师拿着零件都找不到维修图纸。

“杜鲁门”号的困境还只是冰山一角。

在同一码头,“博伊西”号核潜艇的处境更惨。

这艘1992年服役的潜艇2015年就发现壳体腐蚀、声呐系统故障,可一等就是10年,至今没进过干船坞。

这种“修不动”的窘境正在美军中蔓延。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统计,至少8艘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因为维修延迟趴窝,总积压天数超过4000天。

为了凑够能出动的装备,海军甚至搞起了“拆东墙补西墙”——把损坏舰艇上的零件拆下来,装到其他舰艇上凑合用。

F-35战斗机、“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都没能幸免,这些动辄数十亿的尖端装备,成了彼此的“零件仓库”。

背后的根源早就藏不住了。

二战时美国有几百家造船厂,17万熟练工人,现在能造军舰的只剩6家,工人锐减到4万,平均年龄还超过50岁。

威斯康星州的船厂连焊接工都招不到,空缺率高达38%,首艘星座级护卫舰开工三年才完成一成,交付时间从2026年拖到了2029年。

供应链更成了笑话,连造军舰用的标准螺栓都要定制,特种钢材还要依赖进口。

维修体系的崩塌直接拉垮了战备能力。

美国海军名义上有11艘超级航母,可平时能随时部署的只有3到4艘。

“杜鲁门”号带伤执勤就是被逼的。

要是它停下来修,红海、地中海的部署任务就没人扛。

f35战机生锈

这种“过度使用-损伤增多-维修滞后”的恶性循环,正在让更多舰艇走向“带病运行”的绝路。

更讽刺的是,美国每年军费超过万亿,却填不满维修的窟窿。

国防部曾花9万美元买一袋市场价100美元的衬套,4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花了18亿美元升级,最后直接退役。

钱没少花,可造船厂还是没能力,工人还是招不到,连130万现役军人都因为政府停摆领不到工资,有人要靠申请贷款、排队领救济粮过日子。

“杜鲁门”号的那张海报,遮不住的不仅是撞出来的凹痕,更是美国海军的体系性衰败。

当一艘潜艇要修15年,一艘航母靠油漆遮伤,所谓的“全球霸权”早就成了外强中干的空壳。

美军的真正命门,从来不是没有先进装备,而是支撑装备运转的工业基础和保障体系已经腐朽。

当美国还在为“遮伤”费尽心机时,或许已经该明白:真正的海上实力,从来不是靠海报撑起来的。

而是靠能造得出、修得快的硬实力。

这个道理,二战时的美国懂,可惜现在的美国,好像忘了。

来源:温辞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