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重温电视剧《繁花》,宝总有句话让我感触特别深:“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只有自己。”这句话用在今天的和田玉市场,简直一模一样。有人抱怨市场无情,亏得血本无归。有人却像宝总一样,看准时机,逆流而上。同样是玩玉,为什么结局天差地别?
最近重温电视剧《繁花》,宝总有句话让我感触特别深:“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只有自己。”这句话用在今天的和田玉市场,简直一模一样。有人抱怨市场无情,亏得血本无归。有人却像宝总一样,看准时机,逆流而上。同样是玩玉,为什么结局天差地别?
“和田玉价格暴跌,籽料已经卖不动了!”,这是一位朋友对市场的形容。
他说的对吗?对了一半。因为他只看到了“冰”的一面。
你现在去和田巴扎转一圈,会很失望。至少三分之一都是些看起来和石头没差的低端料,还有三分之一是白度、油性、瑕疵总得占一样的“鸡肋料”。
数据显示,2024年和田玉大众市场规模暴跌了22%! 那些看起来和石头无异的垃圾籽料,确实卖不动了。北京古玩城有商户透露,以前三个月就能周转的万元以下低端摆件,现在要足足九个月。
更有甚者,这些低端料的主要销路,已经从实体店转移到了各种直播间,专门去“收割”那些不懂玉的玩家。
然而,在“冰”的另一面,是熊熊燃烧的“火”。高端精品和田玉的市场规模,反而逆势同比增长了17%! 之前提到的百万元级精品,交割周期从几个月被压缩到了惊人的15天。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精品料越来越稀缺。以前,河床上几千辆挖掘机同时开挖,好料多得是。现在呢?很多料场投资数百万元都可能挖不出来一块好料。
当好料的产出少了,成本高了,它的行情自然岿然不动,始终是玩家和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前几天巴扎上一个黑红皮的原石,白度高,肉细,要价28万。一个秋梨皮的,也要价10万。很多人看了直咋舌,说太贵,可这就是现实。
好东西不仅贵,而且你犹豫一下,可能就没了。
中老年人喜欢传统玉雕,而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钱包,投票选出了市场的未来。粗制滥造和假冒伪劣,在新趋势面前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年轻人不再满足于把玉器“压箱底”收藏,他们要的是能融入日常穿搭的时尚表达。上海珠宝展的调研显示,能日常佩戴的玉饰,成交率是传统摆件的3.2倍!
天猫数据更是佐证:镶嵌类和田玉首饰销售额年均增长47%,其中18-35岁的消费者占比高达62%!比如星座主题玉雕、精致的金镶玉吊坠、碧玉耳饰,都深受年轻人欢迎。
笨重的大摆件,正在被抛弃。
现在市场上,5-10克的天然小籽料手串,既能佩戴又能收藏,成了热门产品。
就连曾经以批发大件闻名的广东四会玉器市场,如今都有80%的商户转向了小件加工。小巧,才更贴近生活。
随着精品籽料枯竭,玩家的认知也在革命。
过去“非籽料不玩”的魔咒正在被打破。
在去年的苏州玉石公盘上,优质且末料成交价同比上涨83%,俄料手镯料涨幅更是达到惊人的120%!
像且末糖白料、青海一细青玉这类玉质细腻、色泽温润的优质山料,正成为市场的新宠。
如今的玩家越来越清醒,形成了新的共识。
很多人宁愿花两三千元买一件山料小精品,也不愿意再花100元买一堆垃圾籽料了。 “图便宜”的时代过去了,“玉质为王”的时代到来了。
有位玩黄龙玉的朋友前几年赔大了,他心寒地说:“收割中产的玉石,彻底凉凉了!”
确实,这些年,我们见过太多暴涨又暴跌的“文玩明星”了,从藏獒、普洱茶到崖柏、文玩核桃,哪个不是一时风光无两,最后留下一地鸡毛?
这些东西泡沫破裂,无非是市场炒作和消费者理性回归。那么,为什么和田玉受到的冲击最小,精品价格依然高高在上?
答案很简单:文化基础。
几千年的玉文化,都在为和田玉背书。“君子如玉”、“美人如玉”,这些早已融入我们血脉的词句,说的就是和田玉。在中国,没有任何一种玉的群众基础能与它相比。国玉就是和田玉,和田玉就是国玉,这个观念根深蒂固。
所以,所谓“商家退场”,退掉的恰恰是那些跟不上市场变化、依赖低端产品和信息差赚钱的商家。这并非市场的末日,而是市场在自我净化。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场“变天”?
结论已经很明显了。和田玉市场并非走向末路,而是告别了蛮荒的投机时代,迎来了一个更加成熟、理性的新时代。
这轮洗牌,对行业来说是一次去芜存菁的机遇。它淘汰了想赚快钱的投机者,留下了真正的热爱者。淘汰了粗制滥造的劣质品,更加凸显了精品的价值。
对于商家来说,提高产品质量只是基础,关键是拥抱首饰化、小巧化的新趋势,用时尚的设计去赢取年轻人的市场,并深度挖掘优质山料的价值。
对于我们玩家和消费者来说,更要建立“精品意识”。忘掉“捡漏”的心态,无论是玩籽料还是山料,最终都要回归到玉质本身。这才是最大限度确保你的收藏能保值、升值的最佳捷径。
当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面对和田玉市场的这些变局,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农人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