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男子腰间盘术后瘫痪,医生:3事干多了,平时少干,不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15:35 1

摘要:腰间盘术后瘫痪?不是什么少见的“个例”,而是一次被忽视的健康警告。你以为是手术的错,但很多时候,真正“动手”的,其实是我们平时那些看似无害的习惯。医生说,那三件事,干多了谁都扛不住。

腰间盘术后瘫痪?不是什么少见的“个例”,而是一次被忽视的健康警告。你以为是手术的错,但很多时候,真正“动手”的,其实是我们平时那些看似无害的习惯。医生说,那三件事,干多了谁都扛不住。

人们总说“坐有坐相”,但你真坐得对吗?大多数上班族一天坐8小时起步,姿势却像“沙发土豆”。久坐不动这件事就像慢刀子,割的不是肉,是你的腰椎弹性。

很多人喜欢“葛优瘫”式歪坐,尤其是窝在沙发里刷剧、躺床上打游戏,一坐仨小时起步,站起来直不起腰。这不是舒服,是在压榨脊柱的椎间盘水分,越压越扁,最后连缓冲都没了。

你是不是也觉得“站起来活动活动”就能缓解?其实错了。错误的拉伸反而可能加速损伤。比如突然弯腰摸地、后仰拉腰,这种暴力动作让本来就受压的椎间盘雪上加霜。

更要命的是“硬扛”。很多人腰不舒服不当回事,贴个膏药就了事,甚至还去举重、跑步、搬家具。带伤运动并不“勇敢”,而是“愚勇”,这种反复刺激会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有些人睡觉像打仗,枕头高得像山丘,床垫硬得像水泥板,早上醒来腰比昨天还僵。其实床垫与枕头的匹配对腰椎影响极大。睡得不对,腰椎整晚都在“负重”,醒来也轻松不了。

很多人以为“吃钙片”就能补骨,骨骼健康不只是靠钙。钙的吸收还得靠维生素D、镁、蛋白质共同作用。光吃不吸收,就像往沙地里倒水,全漏了。

你可能没注意,身体在提醒你:早晨起床腰酸、久坐后站不起来、鞋袜穿不上……这些都可能是腰椎早期信号,不是老了,是你的生活方式老了。

一些地方有“坐月子不能动”的传统,导致很多产妇产后腰椎问题严重。产后恢复不能一动不动,更不能乱活动。科学的康复动作才是保持脊柱稳定的关键。

不少人健身时喜欢拿哑铃弯腰练背,动作帅气,但如果核心肌群不给力,核心肌肉失衡会让腰椎承压更大。练得不对,不如不练,关键是“稳住核心”。

工作久了,越忙越“低头”?手机、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低头族的脊柱弯曲、颈椎前倾,也会间接牵连腰部。颈腰一线,全在拉锯战里沦陷。

在农村,老一辈人常说“多干活,腰就硬朗”,但现在不一样了,机械化少了体力活,更多人靠坐着吃饭。活动量不足让肌肉萎缩,脊柱失去支撑力,久而久之,一碰就垮。

如果你爱穿高跟鞋、厚底鞋,走路外八字、坐姿一侧翘腿,那你就要小心了。不良步态与坐姿长年累月地扭曲骨盆结构,腰椎自然跟着“走样”。

还有人喜欢“拔火罐、按摩、贴膏药”这些“民间土疗”。按错地方、拔错经络,轻则无效,重则损伤肌肉筋膜。非专业理疗如果乱来,不如不来,身体不是试验田。

再说个容易忽略的——情绪。很多慢性疼痛,背后都有情绪波动的影子。慢性压力会让肌肉长时间紧绷,血液循环变差,腰部肌肉也“喘不过气”,久了就会出问题。

生活节奏快,有人习惯吃一顿顶两顿,或者忙得一天只喝两口水。营养失衡与缺水会影响软骨代谢,椎间盘的“润滑液”都干涸了,弹性自然没了。

有些人骑电动车、骑行、久坐开车,一骑一坐就是一小时,屁股发麻还不舍得停。臀部肌群疲劳会导致骨盆前倾,直接加重腰椎的受力分布。

在北方冬天,有人习惯穿单薄,觉得“不冷就行”。腰部保暖不是怕冷,是怕风湿、怕气血不通。冷风一吹,腰部肌肉易僵硬,血流差,疼痛感也就来了。

从健康角度看,腰椎就像一棵老树。你不能指望它永远挺拔,却又不浇水、不除虫、不支撑。腰椎保养,是件需要“日拱一卒”的事,不能靠一时心血来潮。

喝水、走路、站立、坐姿这些事,做得对了就养腰,做错了就害腰。生活中的微动作都是关键,不必等腰疼才意识到自己坐姿不正、床垫不合适,早做调整才是上策。

有人说,“我年轻,腰痛离我远。”但现实是,腰椎退变从20岁就悄悄开始。年龄不是关键,关键是你每天对它做了什么。年轻不是护身符,是起跑线。

最后再说一次,这三件事:久坐不动、错误发力、带伤运动,是腰椎最怕的死敌。别等身体“抗议”才意识到,真正的健康,是在你不出事的时候,就默默守护它。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刘伟,李凯.腰椎间盘退变与生活方式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7):789-793.

[2]赵晓峰,陈文波.久坐对腰椎健康的影响机制及干预对策[J].运动科学,2021,41(2):45-50.

[3]张睿,王丽.不良姿势与腰椎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6):456-460.

来源:马医师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