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觉得品牌设计师做包装 “靠灵感”,其实背后是精准的需求拆解与策略落地。以某新锐国风茶品牌 “青芷茶” 的包装设计为例,带你看懂专业设计师的全流程思考,小白也能举一反三。
很多人觉得品牌设计师做包装 “靠灵感”,其实背后是精准的需求拆解与策略落地。以某新锐国风茶品牌 “青芷茶” 的包装设计为例,带你看懂专业设计师的全流程思考,小白也能举一反三。
第一步:需求拆解 —— 找准 “设计靶心”。接到需求时,设计师先明确三个核心:品牌定位是 “年轻国风茶饮,主打 20-35 岁职场人”;产品痛点是 “市面国风茶包装多显老气,缺乏年轻化表达”;用户需求是 “既要颜值高适合拍照分享,又要便携适配办公场景”。基于此,设计师确定核心目标:用 “轻国风” 设计打破刻板印象,同时解决 “便携” 与 “分享感” 问题。
第二步:设计策略 —— 把需求转化为视觉语言。针对 “轻国风” 定位,设计师没有用传统繁复的山水纹样,而是提炼 “茶与自然” 的极简符号:主视觉用线条勾勒的茶树嫩芽,搭配低饱和度的青、米、褐三色(避开传统大红大绿),既显国风韵味又符合年轻审美;针对 “便携” 需求,包装结构设计成 “迷你方盒 + 独立茶包”,方盒尺寸与手机相当,可轻松放进通勤包,盒盖做磁吸设计,开合方便且显质感;针对 “分享感”,在盒身侧面设计 “茶语贴纸”,印有 “今日宜饮茶”“偷闲半小时” 等短句,用户可撕下贴在杯子或笔记本上,增加社交传播性。
第三步:落地优化 —— 细节决定专业度。设计师在打样阶段发现两个问题:一是茶包透明窗口材质过薄,易被挤压变形,遂换成加厚食品级 PET 材质;二是盒身文字在灯光下反光看不清,调整为亚光油墨印刷,同时加粗关键信息(如 “古树普洱”“冷泡也适宜”)。此外,还考虑 “场景延伸”:在外盒底部印上 “茶渣养花指南”,引导用户二次利用,贴合品牌 “自然环保” 的隐性主张。
这个案例可见,品牌设计师做包装,不是 “先画图再凑需求”,而是 “先定策略再做设计”,从需求拆解到细节优化,每一步都围绕 “品牌定位 + 用户体验” 展开。掌握这种 “以终为始” 的思考方式,才能做出既好看又能为品牌赋能的包装。
来源:德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