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谍战剧中经常看到的军统、中统、保密局究竟有什么区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09:48 1

摘要:谍战剧是很受欢迎的影视剧热门题材,在众多的谍战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军统、中统、保密局,这些究竟是什么单位,这些特务机关之间有什么区别?在这些特务机关的名称中,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军统。军统就是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说到军统,自然就会提到戴笠。但很少人知道,历

老周

摘要:谍战剧是很受欢迎的影视剧热门题材,在众多的谍战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军统、中统、保密局,这些究竟是什么单位,这些特务机关之间有什么区别?


图1:谍战剧中的国民党特务


谍战剧是很受欢迎的影视剧热门题材,在众多的谍战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军统、中统、保密局,这些究竟是什么单位,这些特务机关之间有什么区别?
在这些特务机关的名称中,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军统。军统就是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说到军统,自然就会提到戴笠。
但很少人知道,历史上第一个军统,却并不是戴笠领导的。1932年9月,蒋介石整合国民党的特务机构,成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是陈立夫。下设三个处,第一处处长徐恩曾,第二处处长戴笠,第三处处长丁默邨。
第一处后来发展成中统。中统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1935年升格为党务调查处。
中统隶属于国民党的党务系统,所以是由CC派的大佬陈果夫、陈立夫掌控,党务调查科科长、党务调查处处长以及后来的中统局局长,都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的心腹亲信徐恩曾担任。

图2:中统局长徐恩曾


中统的知名度虽然不如戴笠的军统,但却是国民党最早的特务机关,而且在1927年至1937年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和中共地下党在隐蔽战线展开角力搏杀的,就是中统。在这十年中,中统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在上海的中共领导机关先后被中统破坏14次,尤其是在顾顺章叛变之后,无法继续在上海立足,只得撤到江西的中央苏区。在十年期间,被中统逮捕的地下党员就高达2.48万人,其中包括三任中共总书记、40名中央委员、829名省部级干部……
第三处主要负责邮电检查,也就是对通信、电话、电报进行监控。不过后来第三处被裁撤,所以让处长丁默邨极为不满,后来在李士群的劝说下,投靠了日本人,和李士群一起创建了汪伪特务机关,就是臭名昭著的76号,因为办公地点在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今万航渡路435号)而得名,正式的名称是汪伪政府特工总部。

图3:军统局第三处处长,后来76号的创建者丁默邨


下面就来说说戴笠的军统。戴笠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正是黄埔军校期间,戴笠开始了他的特务生涯,成为军校学生中的秘密情报人员,归胡靖安(黄埔二期,时任国民革命军总部侍从兼校长秘书,负责蒋介石的安全警卫和情报搜集)领导。戴笠很快表现出过人的情报工作天赋,得到了胡靖安和蒋介石的赏识。
1928年1月4日,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戴笠被任命为上尉联络参谋,组建直接向蒋介石负责的联络组,在正式史料里,这个联络组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军统最初的萌芽。由于得到了固定编制和经费,戴笠得以组织了一批人专职进行情报搜集,主要有唐纵、张炎元、黄雍、周伟龙、马策、郑锡麟、梁干乔、徐亮、胡天秋和王天木(当然这个十人名单也有多种说法),这就是后来军统所称的“十人团”。
1932年4月1日,由蒋介石提议,胡宗南的大力附议,戴笠出任复兴社特务处处长,虽然最初特务处才不过170多人,但却是戴笠发迹的起点,因此每年的4月1日就成为了军统的成立纪念日。同年9月,复兴社特务处就摇身一变,成为上文所说的陈立夫军统局的第二处。虽然名义上是在陈立夫领导下,但实际上相对独立,更重要的是直接向蒋介石负责。

图4:军统的掌门人戴笠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情报工作,1938年4月原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扩编为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而戴笠的第二处则升级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军统局长的位置自然是非戴笠莫属,但鉴于戴笠资历太浅,执掌特务处已经是破格提拔了,要是再直升局长,就怕难以服众,因此特意规定由军委会侍从室第一室主任兼任军统局长,戴笠任副局长。历任第一室主任都是明白人,都清楚这个局长不过是挂名,所以对军统所有工作、人事、经费等等,概不过问。以至于很多军统人员,根本不知道在戴老板之上还有个真正的局长。
军统和中统最大的区别,军统是属于军队系统,所有正式人员都是军人,有军衔。例如戴笠就是陆军少将,总务处处长沈酔也是少将。平时穿便服,但正式场合,都是要穿军装的。这一点在经典谍战剧《潜伏》中就有表现,余则成(孙红雷扮演)一开始是少校,后来晋升中校,在参加授勋仪式时,就穿着军装。

图5:谍战剧《潜伏》里的余则成穿着军装


而中统隶属于国民党的党务系统,所以没有统一的制服,但会佩戴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党徽。
1938年7月,戴字号军统在武汉正式开张。整个抗战期间,军统得到了迅猛发展,无论是工作成绩还是实力规模,都大大超过了中统。巅峰时外勤单位超过700个,不但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而且在美国、英国、东南亚也都有海外分支机构,正式编制人员达5万人,外围人员超过15万,还拥有兵力10万人的武装(忠义救国军)。
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飞机失事丧生,而他终其一生都没有担任过军统的正局长,一直只是副局长,所以军统上下都称为戴老板,而不是戴局长,就是这个原因。
戴笠死后,军统便陷入了激烈的内斗,加上军统特务机关的恶名远扬,所以1946年6月,军统被裁撤,拆分为三部分,主体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首任局长郑介民,其余人员一部分被裁员,大部分则被编入国防部第二厅和警政部。
同时,中统局也被裁撤,改组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
​1949年1月,由于国民党军队在三大战役中惨败,蒋介石宣布下野,时任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带着一批骨干,追随蒋到台湾。而李宗仁作为代总统,任命徐远道为保密局局长,去了广州。这样,就有了两个保密局,一个是有正式编制的保密局(局长徐远道),另一个则是没有编制的“野鸡版”保密局(局长毛人凤)。1949年至1950年在台湾的就是毛人凤的保密局。这一点最近热播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里就有所表现。

图6:保密局第二任局长毛人凤


1950年3月,国民党情治系统进行了全面整合,以毛人凤的保密局为主体,成立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由毛人凤任局长。这个军事情报局,不仅仅是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最主要的情报单位,也是戴笠军统血脉的延续,并一直持续到今天。而党通局则被裁撤,中统的历史就此终结。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军事历史顾问。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敬请支持。

来源:知兵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