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 年 10 月 2 日傍晚,江西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大道莱顿风情小区门口路段,原本热闹的晚高峰氛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彻底打破。当天 18 时许,20 岁男子廖某宇驾驶一辆特斯拉轿车,载着女友行驶在这条限速 40km/h 的城市道路上。途中,两人因琐事发
2024 年 10 月 2 日傍晚,江西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大道莱顿风情小区门口路段,原本热闹的晚高峰氛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彻底打破。当天 18 时许,20 岁男子廖某宇驾驶一辆特斯拉轿车,载着女友行驶在这条限速 40km/h 的城市道路上。途中,两人因琐事发生激烈口角,情绪失控的廖某宇没有选择停车冷静处理,反而将怒火发泄在驾驶操作上 —— 他猛踩油门,让车辆瞬间加速至 129km/h,远超该路段的限速标准。
彼时的昌江大道上,行人和车辆往来频繁。胡某某(受害人父亲)、王某某(受害人母亲)正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胡某过马路,一家三口手牵手,原本是准备前往孩子奶奶家赴约。他们丝毫没有察觉,一辆失控的轿车正以危险的速度朝自己冲来。由于车速过快,廖某宇发现前方行人时已来不及避让,特斯拉轿车径直撞向这一家三口,巨大的撞击力让三人瞬间倒地,现场一片混乱。
周边市民听到刺耳的刹车声和撞击声后,纷纷围拢过来。有人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和 110 报警电话,还有热心市民尝试对伤者进行简单急救,但撞击造成的伤害过于严重。胡某某当场失去生命体征;王某某虽有微弱呼吸,但在医护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抢救后,仍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年幼的胡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最终还是没能挺过难关,于当晚经抢救无效死亡。一场因口角引发的泄愤驾驶,让一个原本完整的家庭在短短几分钟内彻底破碎。
事故发生后,景德镇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迅速派员赶赴现场。经过现场勘察、车辆检测以及对廖某宇的调查询问,警方排除了他酒驾、毒驾的嫌疑,但确认其因故意超速行驶且未及时避让行人,对这起事故负全部责任。10 月 3 日,廖某宇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式进入刑事侦查阶段。
案件进展:检察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一审庭审择期宣判
经过半年多的侦查与审查起诉,2025 年 4 月 15 日,江西省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廖某宇一案进行一审公开开庭审理。此次庭审中,景德镇市人民检察院变更了此前的罪名指控,认为廖某宇的行为已超出 “交通肇事罪” 的范畴,应以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追究其刑事责任。
检察院在庭审中指出,廖某宇在与女友发生口角后,明知昌江大道是人员密集的闹市区,仍故意将车辆加速至 129km/h,这种远超限速的驾驶行为,对道路上的行人和其他车辆构成了严重威胁。他的主观上存在放任危险发生的故意,客观上造成了三人死亡的重大后果,其行为已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符合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的构成要件。
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围绕廖某宇的主观故意、行为性质以及量刑标准展开激烈辩论。公诉机关出示了事故现场监控录像、车辆速度鉴定报告、证人证言等多项证据,清晰还原了廖某宇超速驾驶的全过程以及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廖某宇的辩护律师则提出,廖某宇当时处于情绪失控状态,并非故意危害公共安全,请求法院考虑其年龄和主观恶性等因素,从轻处罚。
受害人家属委托的代理律师在庭审中,详细陈述了事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展示了受害者生前的照片、家庭合影等材料,希望法院能依法严惩凶手,还受害者一个公道。庭审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案件择期宣判,此时距离事故发生已过去半年多,受害人家属仍在焦急等待正义的降临。
家属诉求:收到审限期通知,盼凶手被判死刑立即执行
2025 年 10 月 10 日,距离一审庭审过去近 6 个月后,受害人家属终于收到了法院传来的消息 —— 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通知,该案的 “审限期为 10 月 20 日”,这意味着案件的判决结果即将公布。当天,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联系到受害人胡某的奶奶胡女士,这位痛失儿子、儿媳和孙子的老人,在采访中道出了自己的诉求与悲痛。
胡女士今年 50 多岁,原本正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她的儿子 31 岁,儿媳 30 岁,小孙子还差 7 天就满 1 周岁,是家里最受宠的宝贝。“出事前一天,儿子儿媳还跟我约好,第二天晚上带着孩子来家里吃饭,我特意提前买了儿媳爱吃的可乐鸡翅和红烧牛腩,还准备了小孙子能吃的软烂辅食。” 胡女士回忆起事发前的约定,声音止不住地颤抖,“那天我从下午就开始忙活,菜做好了摆在桌上,一直等到晚上 8 点多,也没等到他们来。后来接到警察的电话,说他们出事了,我当时就懵了,跑到医院看到的却是三具冰冷的尸体。”
过去一年里,胡女士的生活被无尽的悲痛笼罩。她不敢轻易走进儿子儿媳的房间,不敢看家里的全家福,甚至连小孙子的玩具都不敢触碰,生怕勾起痛苦的回忆。“一闭上眼睛,就能梦见儿子儿媳在喊‘妈,救命’,小孙子还不会说话,就那么睁着眼睛看着我,我却什么都做不了。” 胡女士哽咽着说,小孙子才出生 358 天,还没来得及叫一声 “奶奶”,还没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就永远离开了。
对于即将到来的判决,胡女士态度坚定:“我只希望法院能判廖某某死刑,立即执行。他毁了我的整个家庭,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还带走了我刚满周岁的孙子,这样的人不配活在世上。我相信法律是公正的,一定会给我们一家三口一个公道。” 除了胡女士,其他受害人家属也表达了同样的诉求,他们表示,无论判决结果如何,都将坚持维权,直到凶手受到应有的惩罚。
肇事者父亲言论:轻描淡写称 “意外”,冷血态度引众怒
就在受害人家属沉浸在悲痛中,期盼法律严惩凶手时,肇事者廖某宇父亲的一番言论,再次将这起案件推上舆论风口。据受害人家属提供的一段录音显示,廖某宇的父亲在与家属沟通时,不仅没有表达歉意,反而用轻描淡写的态度为儿子开脱。
“这就是个意外,那个现场视频就很奇怪,人一出现在视频里就被撞了,也不能全怪我儿子。” 廖某宇的父亲在录音中说道,言语间丝毫没有对受害者的愧疚。更让受害人家属无法接受的是,他还在录音中表示:“人已经没了,再加上几条人命也就那么回事,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
这番冷血的言论被曝光后,立即引发了网友的强烈不满。有网友评论道:“三条鲜活的生命,在他眼里竟然只是‘那么回事’,这种冷漠的态度比凶手的行为更让人寒心。” 还有网友表示,作为肇事者的父亲,不仅不教育儿子承担责任,反而如此轻描淡写地看待生命,可见其家庭责任感的缺失。
受害人家属在听到这番言论后,更是悲痛交加。胡女士说:“我们失去了三个亲人,每天都在痛苦中煎熬,他却能说出这么冷血的话,这简直是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就算他不道歉,也不该这么漠视生命,这种态度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要讨回公道的决心。”
案件影响:引发对 “泄愤驾驶” 的反思,公共安全意识受关注
这起 “司机泄愤撞亡一家三口” 的案件,不仅给两个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 “泄愤驾驶”“路怒症” 等问题的广泛反思。近年来,因情绪失控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部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遇到口角、拥堵等情况时,容易产生暴躁情绪,进而采取超速、别车、闯红灯等危险驾驶行为,给公共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此案发生后,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遇到的 “路怒症” 经历,呼吁驾驶员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有交通安全专家表示,“泄愤驾驶” 本质上是对公共安全的漠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冷静,若遇到情绪波动,可选择停车休息,待情绪平复后再继续行驶。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 “危险驾驶” 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宣传教育、交通执法等方式,提高驾驶员的公共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目前,距离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通知的 “审限期 10 月 20 日” 已越来越近,受害人家属、网友以及社会各界都在等待最终的判决结果。廖某宇是否会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他的行为最终将如何定性,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系到受害人家属能否得到慰藉,也关系到法律对 “危害公共安全” 行为的震慑力度。昌江大道上的那起悲剧已经过去一年,但它留下的伤痛与反思,仍在持续影响着每一个关注此案的人。
来源:众看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