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08:40 2

摘要:“所有听过陈双讲解的人,几乎都会被她的激情所感染,进而被她讲述的故事激励鼓舞。她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金牌讲解员。”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段彦锋说,这个90后女孩子身上有一股灵气和拼劲。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

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金牌讲解员陈双讲解的故事又一次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所有听过陈双讲解的人,几乎都会被她的激情所感染,进而被她讲述的故事激励鼓舞。她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金牌讲解员。”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段彦锋说,这个90后女孩子身上有一股灵气和拼劲。

7月23日,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及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胜利号角的回响”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上,来自河北平山西柏坡纪念馆的选手陈双荣获专业组“金牌讲解员”称号。谈起这个荣誉,陈双说,感谢在平山革命老区生活和战斗过的革命前辈,是他们用生命通过血与火的淬炼,积淀下丰厚的红色资源。

“比如我的演讲《我们都是王家川》的原型事例,就是通过查阅史料,从平山团抗日战争的事迹中寻找到的一个感人故事。”陈双说,1939年5月,120师359旅717团在上下细腰涧遭遇围攻,由平山团紧急驰援。平山团的一位年轻士兵王家川作战英勇,打死8名鬼子后,壮烈牺牲。他牺牲后不久,有一位十七八岁的青年找到部队说要参军,报的名字也叫“王家川”。后来通过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青年是王家川的亲弟弟叫王三子,是他的母亲让他代替哥哥参军打鬼子的。王三子说,“俺要参军,俺就叫王家川。”“等俺跟鬼子打仗战死了,俺还有个16岁的兄弟,他也叫王家川,俺们村还有一百多个年轻人,他们都叫王家川……王家川是死不了的。”每次讲到这里,陈双总是会泪流满面。接着她就会喊出下一段讲解词:“一个王家川倒下了,千万个‘王家川’站起来……”

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五届,堪称全国讲解员业界的“奥运会”,大家都非常重视这个比赛,都想拿“金牌”,陈双也不例外。

从最初参加市级比赛取得成绩,到蝉联河北省讲解员比赛第一名,陈双从来都没有停止学习和进步。2023年,她参加了第四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初赛取得了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当时她非常开心,全力以赴准备决赛,但是很可惜,决赛却排名第十一名。“那一刻确实很想哭,也特别难过,但是很快我就调整了自己,下定决心,再接再厉,从不轻言放弃。”为了这个目标,今年接到任务时她刚生完孩子不久,二话没说,就开始运动减肥,备赛阶段她减了20斤。去参加比赛的时候,她的孩子才刚刚8个月。

“如何让更多年轻人从我的讲解里,感受到精神力量?”这是陈双平时在西柏坡纪念馆讲解时不断思考和创新的难点。

作为一名青年讲解员,对于红色故事的讲述,要找好方式。陈双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会选择用一些更符合年轻人的讲解方式去讲述历史故事。比如在接待一些青年参观群体时,她会首先用自己的感触来引入,让年轻人感觉是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而不是一味说教、灌输。

“我觉得要在大家熟知的故事中找到新意,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当下的新政策、新知识、新论断,结合新近发生的事件,找到历史的落脚点。”陈双说,要把历史拉回到当下来解读,历史立刻就“活”起来。比如,把现实和历史结合起来,既能把历史讲出时代新意,也让人们在新旧交织中体会到党的精神一脉相传。

如何把一个老典型讲出感情?陈双说,要让年轻人有沉浸式的体验感,讲解员要与年轻人共情,与历史共情。“想要传递革命精神的崇高,首先自己就要被革命精神洗礼,先感动自己再感动他人,想要倒出一杯水,我必须自己先有一壶水。”陈双表示,当自己真正感受到共产党人的信仰力量,才能去把这力量传递出去,进而打动人心。

近日,中宣部和文旅部从这一届选手中选择了6名同志组成宣讲团,在全国巡讲,陈双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她刚刚从雪域高原西藏演讲回来,还要去许多地方。她告诉记者,自己要把河北好声音和河北抗战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让更多年轻人受到鼓舞。(河北日报记者 刘 萍)

来源:河北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